當前位置: 首頁 > 考研 > 考研歷年試題 > 2012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政治試題答案與解析(網絡版)

2012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政治試題答案與解析(網絡版)

更新時間:2020-01-07 15:36:03 來源:網絡 瀏覽30收藏9

考研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地區(qū)

獲取驗證 立即預約

請?zhí)顚憟D片驗證碼后獲取短信驗證碼

看不清楚,換張圖片

免費獲取短信驗證碼

摘要 每年的全國研究生統(tǒng)一招生初試考試試題(簡稱:考研試題)在大家考研過程中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即使在考研備基礎備考階段也要以歷年考研試題為根本,下面是考研小編整理發(fā)布的2012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政治試題答案與解析供考生參考。

相關鏈接:歷年考研政治真題及答案解析匯總

>>>【考研當前要事】成績查詢

2020考研初試已經結束了,本次考研成績預計會在2020年2月10日左右陸續(xù)公布,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全國各省份2020考研成績查詢時間及入口為避免錯過成績查詢時間,考生可以 免費預約短信提醒服務,屆時可提前收到成績查詢時間提醒短信,以下是2012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政治試題答案與解析:

2012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政治試題答案與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A。

【考點】認識過程中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及二者的關系,側重考查人的認識活動和動物具有的生理機能的本質區(qū)別。

【解析】感性認識是認識的低級階段,是人在實踐中通過感官對事物外部形態(tài)的直接的、具體的反映,它包括感覺、知覺、表象三種形式。感性認識的特點是直接性和具體性。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是人通過思維對事物內部聯(lián)系的間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包括概念、判斷、推理以及假說和理論等形式。從理論上講,人不僅有感覺能力,更重要的是人有理性認識的能力,即思維的能力。人的感官的識別能力之所以高于動物,就是因為感官背后有理性思考在支撐。所以正確答案是選項A。B、C、D三項雖然是正確觀點,但不符合題意要求,可以直接排除。

2.【答案】B。

【考點】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系。

【解析】量變是事物數(shù)量的增減和次序的變動,是保持事物的質的相對穩(wěn)定的不顯著的變化,體現(xiàn)了事物漸進過程的連續(xù)性。質變是事物性質的根本變化,是事物由一種質態(tài)向另一種質態(tài)的飛躍,體現(xiàn)了事物的漸進過程和連續(xù)性的中斷。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系是: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量變和質變是相互滲透的。

本題題干“90%×90%×90%×90%×90%=?”可以理解為一系列連續(xù)的數(shù)量變化過程,而“答案是約59%”,可以理解為從90分到59分的“及格”與“不及格”的“性質”變化。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B。A、C、D三項雖然屬于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范疇,但與題干無關,可以直接排除。

3.【答案】B。

【考點】資本主義工資的本質。

【解析】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工人工資是勞動力的價值或價格,這是資本主義工資的本質。B選項正確。在價值增殖過程中,雇傭工人的勞動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勞動,用于再生產勞動力的價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勞動,用于無償?shù)貫橘Y本家生產剩余價值。工人的工資并沒有包含剩余勞動創(chuàng)造的價值即剩余價值,所以不是工人全部勞動的報酬。C、D選項明顯錯誤。預付資本是由生產資料價值和勞動力價值構成,因此選項A認為工資是工人所獲得的資本家的預付資本的觀點是錯誤的。

4.【答案】C。

【考點】資本積累的實質和結果。

【解析】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是擴大再生產,擴大再生產是通過資本積累實現(xiàn)的。資本積累的結果,引起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兩極分化,一極是資本家財富的積累,另一極則是工人貧困的積累。“占領華爾街”就是這一矛盾極端尖銳化的表現(xiàn)。B、D是表面現(xiàn)象生產社會化并不會必然造成勞資之間的沖突,A項也錯誤。最佳答案是C。

5.【答案】D。

【考點】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解析】馬克思主義的精髓是實事求是,從毛澤東的角度出發(fā),實事求是就要求對中國的實際要經過深刻的調查研究才能找到其內部的規(guī)律。走馬看花,不深入,還必須用第二種方法,就是下馬看花,過細看花,分析一朵花。顯然,只有地、深入地了解中國的實際,才能找出隱含在事物中的規(guī)律性,從而提出解決問題的好辦法。題目強調“調查研究”,沒有涉及先進理論,更未涉及綜合方法,因此A、B不符合題意。C沒有D貼切。最佳答案為D。

6.【答案】D。

【考點】公有制的實現(xiàn)形式。

【解析】公有制經濟的性質和實現(xiàn)形式是兩個不同層次的問題。公有制經濟的性質體現(xiàn)在所有權的歸屬上,堅持公有制的形式,根本的是堅持國家和集體對生產資料的所有權。所有制作為生產關系的基礎,有公有制與私有制、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區(qū)別。而公有制的實現(xiàn)形式是采取怎樣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問題,它不具有“公”與“私”、“社”與“資”的區(qū)分。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D。

7.【答案】A。

【考點】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新發(fā)展。

【解析】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規(guī)定,我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是5年,自2011年起,全國縣、鄉(xiāng)兩級人大將進行新一輪換屆選舉工作。這次縣、鄉(xiāng)兩級人大換屆選舉,是2010年3月選舉法修改后首次實行城鄉(xiāng)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更好地體現(xiàn)人人平等、地區(qū)平等、民族平等,這是我國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因此,該題的正確選項是A。選項B、C、D是正確觀點,但不符合題意要求,可直接排除。

8.【答案】B。

【考點】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的歷史依據(jù)。

【解析】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是黨根據(jù)我國的歷史發(fā)展、文化特點、民族關系和民族分布等具體情況作出的制度安排,符合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發(fā)展要求。中國在歷史上長期就是一個集中統(tǒng)一的國家,各民族之間雖有戰(zhàn)有和,有統(tǒng)有分,但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認同自己是中國大家庭中的一員,始終是民族關系的主流。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長期存在和發(fā)展,是我國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的歷史依據(jù)。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區(qū)資源條件和發(fā)展的差異,是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的現(xiàn)實條件。近代以來在反抗外來侵略斗爭中形成的愛國主義精神,是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的政治基礎。所以A、C、D選項均不符合題意,正確選項是B。

9.【答案】D。

【考點】帝國主義列強未能實現(xiàn)瓜分中國圖謀的根本原因。

【解析】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最終目的,是要瓜分中國、滅亡中國。帝國主義列強之所以沒能夠實現(xiàn)瓜分中國的圖謀,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之間的矛盾和互相制約,而根本原因在于中華民族進行的不屈不撓的反侵略斗爭。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

10.【答案】C。

【考點】民主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的關系。

【解析】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包括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階段。之所以要分成兩個階段,主要是由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決定的。革命的第一階段,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形態(tài),建立一個獨立的民主主義的社會。第二階段,使革命向前發(fā)展,建立一個社會主義的社會。而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是互相聯(lián)系,緊密銜接的。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新民主主義政治、經濟、文化,都是由工人階級領導的,因而都具有社會主義因素,如中國共產黨的政治領導、社會主義國營經濟的領導地位、馬克思主義在思想文化領域中的指導地位等。這些因素的增長,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以后向社會主義轉變創(chuàng)造了必要條件。所以C是正確答案。選項A、B是正確觀點,但與題干不符。選項D,中國國情決定中國革命必須分兩步走,并沒有揭示新民主主義與社會主義兩個革命之間緊密銜接的內在關系,所以不正確。

11.【答案】B。

【考點】道德修養(yǎng)的方法。

【解析】“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出自荀子的《勸學》,意在奉勸世人積少成多,聚沙為塔。道德的養(yǎng)成也是如此,要循序漸進,注重在實踐中積累和貫徹,從一點一滴中不斷養(yǎng)成,體現(xiàn)了積善成德的方法。選項中強調循序漸進主旨的只有B。D是講需要花很長時間才能達到仁的境界,并未強調循序漸進這種方法。故最佳答案為B。

12.【答案】D。

【考點】法律部門。

【解析】考查對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知識的掌握,根據(jù)“每一法律部門均由一系列調整相同類型社會關系的眾多法律、法規(guī)所構成”這一描述可以知道,選項中符合條件的只有D,民法商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guī)范總稱。選項A、B、C均被民法商法這一法律部門所涵蓋。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

13.【答案】A。

【考點】人生觀中的人生目的。

【解析】記憶題。人生觀主要是通過人生目的、人生態(tài)度和人生價值三個方面體現(xiàn)出來的。人生目的,回答人為什么活著人生態(tài)度,表明人應當怎樣對待生活人生價值,判別什么樣的人生才有意義。這三個方面相輔相成,其中人生目的是人生觀的核心,有什么樣的人生目的就會有什么樣的人生態(tài)度,就會追求什么樣的人生價值。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

14.【答案】C。

【考點】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

【解析】記憶題。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這既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道德建設的現(xiàn)實狀況,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客觀要求。故C為最佳答案。

15.【答案】D。

【考點】時政熱點。

【解析】“天宮一號”和“神州八號”對接任務圓滿成功,為我國今后建造載人空間站奠定了基礎,尚未實現(xiàn)A、B、C所表述的高度,正確答案是D。

16.【答案】C。

【考點】時政熱點。

【解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歐美的主導權仍未改變,發(fā)展中國家和新興國家的話語權有待提升。正確答案是C。

二、多項選擇題

17.【答案】BCD。

【考點】新生事物必然取代舊事物的根本原因。

【解析】該詩句是唐朝劉禹錫所寫。原意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萬萬的帆船經過枯萎樹木的前面也有萬千林木欣欣向榮。運用比喻,借用自然景物的變化暗示社會的發(fā)展,蘊涵哲理,現(xiàn)多指新生事物必然戰(zhàn)勝舊事物。

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原理認為,發(fā)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新生事物是指符合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發(fā)展前途的事物。新生事物之所以是不可戰(zhàn)勝的,這是因為: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為它有了新的結構和功能,適應已經變化了的環(huán)境和條件新事物對舊事物采取“揚棄”的辦法,否定舊事物中腐朽的東西,繼承和發(fā)揚舊事物中合理的、積極的東西,并在此基礎上加進了富有生命力的新內容在社會領域中,新生事物必須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和愿望,反映人民群眾的要求,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因此,該題的正確選項是BCD。判別一個事物是不是新生事物,不能以時間的先后和形式是否新奇為理由,也不能以內容的發(fā)展是否完善為根據(jù),更不能以它表面是否強大和人數(shù)的多少為標準,所以選項A不正確。

18.【答案】ABC。

【考點】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辯證關系。

【解析】題干所指“歪曲”,表現(xiàn)在:把社會歷史發(fā)展多重因素的綜合作用歪曲為單一因素決定論、把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的相互作用歪曲為機械的單向作用把經濟作為社會的“基礎”所具有的歸根到底的決定作用歪曲為唯一決定作用,意識形態(tài)的作用并沒有涉及,且意識形態(tài)對社會發(fā)展既有積極作用又有消極作用。正確答案是ABC。

19.【答案】CD。

【考點】價值問題。

【解析】勞動和自然界都是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使用價值的源泉。如陽光、空氣、海洋等等,它們都不是人類勞動的產品,但都具有使用價值,故A錯誤。具體勞動是商品使用價值的實體,抽象勞動是商品價值的實體,故B錯誤。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是商品交換的基礎,本質上體現(xiàn)了生產者之間的社會關系。所以CD正確。

20.【答案】ABD。

【考點】共產主義理想實現(xiàn)的歷史必然性。

【解析】馬克思主義從社會形態(tài)更替規(guī)律的角度剖析了資本主義社會由于其自身不可克服的矛盾,使得其發(fā)展具有自我否定的趨勢,它最終要被社會主義社會代替,即其存在具有歷史暫時性在這一過程中,資產階級不會甘愿放棄自己對勞動人民的統(tǒng)治,要實現(xiàn)這一歷史性變革,責任自然地落在了無產階級身上,工人階級具有推翻舊世界建立新世界的歷史使命。但是無產階級以什么樣的具體方式和途徑實現(xiàn)自己的歷史使命,馬克思主義并沒有做明確的規(guī)劃。所以ABD正確,C錯誤。

21.【答案】ABCD。

【考點】過渡時期中國社會的階級構成。

【解析】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國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由于帝國主義、封建地主階級和官僚資產階級在新中國的統(tǒng)治已被推翻或消滅,所以這一時期中國社會的階級構成主要是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故全選。

22.【答案】ABD。

【答案】ABD。

【考點】加快轉變經濟發(fā)展模式主要的途徑和手段。

【解析】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按照“兩個堅持”和“三個轉變”的要求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兩個堅持”就是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yè)化道路,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三個轉變”就是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xié)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yè)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yè)協(xié)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chuàng)新轉變。故答案選ABD。

23.【答案】ABD。

【考點】發(fā)展基層民主的意義和作用。

【解析】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以農村村民委員會、城市居民委員會和企業(yè)職工代表大會為主要內容的基層民主自治體系。發(fā)展基層民主,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民族素養(yǎng),為進一步發(fā)展民主創(chuàng)造了條件是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的基礎性工程可以為基層群眾通過一些途徑或選出的代表管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yè)創(chuàng)造了條件,能夠充分體現(xiàn)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故ABD正確。C錯在“直接參與”的表述上,基層群眾是通過人大代表間接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

點擊下載完整版:2012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政治試題答案與解析

環(huán)球網校友情提示:以上是2012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政治試題答案與解析,《2020考研各科目真題以及詳細解析》已上傳至資料下載頁,點擊下方“免費下載”按鈕,免費下載2020考研各科目真題以及解析吧!

分享到: 編輯:環(huán)球網校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考研資格查詢

考研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考研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shù)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考研各地入口
環(huán)球網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