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導游證考試全國導游基礎知識59條黃金考點
2019年全國導游基礎知識59條黃金考點
1、中國經濟目前基礎設施概況是怎樣?
答:基礎設施施概從三個方面:
一、交通運輸設施建設。
(1)、鐵路運輸快速發(fā)展。
(2)、高速公路網絡進一步完善,農村公路建設步伐繼續(xù)加快。
(3)、港口基礎設施規(guī)模明顯擴大,生產能力顯著增強。
(4)、航空運輸規(guī)模快速增長,基礎保障能力大幅度提高。
二、郵電通訊設施建設。
(1)、郵政基礎設施水平全面提升。
(2)、電信業(yè)通信能力實現了跨越式發(fā)展。
三、能源基礎設施建設。
(1)、傳統(tǒng)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氣、電網)繼續(xù)發(fā)力,結構調整日趨合理。
(2)、新興能源(核電、風電、太陽能)起步迅猛,產業(yè)層次不斷提升。
(3)、大型能源(核電關鍵設備)裝備制造實現自主,海外構建友好能源生態(tài)。
2、中國國民經濟總體發(fā)展概況是怎樣?
答: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環(huán)境和各種重大挑戰(zhàn),全國各族人民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堅持實施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一攬子計劃,加快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和經濟結構戰(zhàn)略性調整,國民經濟保持了平穩(wěn)、較快的發(fā)展,各項社會事業(yè)取得新的進步。
3、中國產業(yè)結構發(fā)展趨勢是怎樣?
答:①堅持把農業(yè)放在經濟工作的首位,確保農業(yè)和農村經濟發(fā)展,農民收入增加。②繼續(xù)加強基礎設施(能源、交通和通信等)建設,推進國民經濟信息化。③加大調整改造加工工業(yè)的力度,振興支柱產業(yè),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④鼓勵和引導第三產業(yè)(旅游業(yè)、房地產業(yè)、生活服務業(yè))加快發(fā)展。⑤促進地區(qū)經濟合理布局和協(xié)調發(fā)展。
4、中國旅游業(yè)發(fā)展的歷程是是怎樣?
答:中國比西方國家晚了近百年。從新中國成立到1978年,旅游業(yè)作為中國外交事業(yè)的延伸和補充,承擔的是民間外事接待的功能,不具備現代產業(yè)的特征。改革開放以來(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從外交事業(yè)到經濟產業(yè),從經濟產業(yè)到綜合性產業(yè),旅游業(yè)的性質逐步變化,功能逐步豐富,政策也逐步深入。
1981年,國務院第一次組織召開全國旅游工作會議,明確指出:旅游事業(yè)是一項綜合性的經濟事業(yè),是國民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一項不可缺少的事業(yè)。
199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旅游業(yè)確定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2001年,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快旅游業(yè)發(fā)展的通知》中指出:“樹立大旅游觀念,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進一步發(fā)揮旅游業(yè)作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的作用。”
2006年,中國旅游業(yè)發(fā)展“十一五”規(guī)劃綱要明確提出,要把旅游業(yè)培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yè)。在國家對旅游業(yè)地位不斷提升的推動下,從1985年陜西省出臺省級政府第一個《關于大力發(fā)展旅游業(yè)的決定》開始,迄今為止,全國各省區(qū)市政府共出臺了60余個關于發(fā)展旅游業(yè)的意見或決定,已有27個省區(qū)市把旅游業(yè)確定為支柱產業(yè)、主導產業(yè)或重要產業(yè)。
5、中國旅游業(yè)在新時期各個發(fā)展階段的時代特征是什么?
答:新時期(30多年來)中國各個發(fā)展階段的時代特征。20世紀80年代,旅游業(yè)是重要的創(chuàng)匯產業(yè),國家發(fā)展旅游業(yè)的重點是盡快補充外匯短缺;20世紀90年代,國家提出把旅游業(yè)培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旅游業(yè)成為擴大內需的重要手段;進入21世紀,國際經濟環(huán)境和國內發(fā)展環(huán)境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國家把發(fā)展旅游業(yè)作為拉動消費和樹立國際形象的重要產業(yè);黨的十七大以來,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zhàn)略舉措,更加重視民生問題和生態(tài)文明建設,旅游業(yè)被定位為國民經濟重要產業(yè),進一步成為廣泛涉及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的復合型產業(yè)。
6、中國旅游業(yè)自身的本質特征有那些?
答:旅游業(yè)在不同階段承擔的不同責任,反映了旅游業(yè)自身的本質特征:第一,旅游業(yè)是包含生產性服務、消費性服務和公共性服務的綜合性產業(yè)。第二,旅游業(yè)是實現經濟增量發(fā)展的集成產業(yè),直接和間接影響的細分行業(yè)多達100多個,通過產業(yè)融合,形成資源共享,實現協(xié)同發(fā)展,創(chuàng)造新增價值。第三,旅游業(yè)是勞動密集型產業(yè),可以有效擴大就業(yè)空間,增加就業(yè)渠道。第四,旅游業(yè)是對外交流的窗口和橋梁,具有積極活躍的外交功能、經貿效應、文化作用和統(tǒng)戰(zhàn)作用。第五,旅游業(yè)是綜合性事業(yè),除了經濟功能、社會功能外,還具有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生態(tài)文明,保護傳統(tǒng)文化,追求真、善、美,實現社會全面和諧、人民幸福、人的全面發(fā)展的深層次功能。
7、中國最早的旅游企業(yè)及發(fā)展是怎樣?
答:旅游業(yè)在中國的興起和發(fā)展已有百余年的歷史。最早的旅行社是“中國旅行社”。其前身為上海商業(yè)儲蓄銀行旅行部,成立于1923年8月。上海商業(yè)儲蓄銀行旅行部總部開設一個月后,即在上海商業(yè)儲蓄銀行杭州分行設立旅游部分部,至1928年,先后在華東、華北、華中、東北開設分部11處。
1927年春,經上海商業(yè)儲蓄銀行董事會開會研究后,決定撥資5萬元,使旅行部與銀行分立。6月1日,廢除“上海商業(yè)儲蓄銀行旅行部”的名稱,改稱“中國旅行社”,其設立各地的分部亦易名為“中國旅行社X X分部”。易名后,即向國民政府交通部申請注冊,經該部核準,于1928年1月頒發(fā)了第一號旅游業(yè)執(zhí)照。
自1931年至1937年,中國旅行社業(yè)務有了長足發(fā)展,先后設立了陜西、潼關、西安、金華、南昌、合肥、廣州、衡陽、北平、天津、石家莊、遼寧等45家分社。同時,中國旅行社還跨出國門設立了新加坡分社。
隨著業(yè)務的發(fā)展,中國旅行社還與世界最大的旅行業(yè)英商通濟隆公司訂立專約,規(guī)定凡中國旅行社之顧客有事歐美者,其在歐美各大城市,只要該公司有分支機構,均可憑中國旅行社的介紹信,請求該公司照料。自此,中國旅行社的業(yè)務超越國境,遍及全球各地。
8、中國旅游主題年是從哪一年開始?各年度的旅游主題分別是什么?
答:我國從1992年開始推出旅游主題年。從1992年至今各年度的旅游主題分別是:
1992年 友好觀光游 1993年 山水風光游 1994年 文物古跡游 1995年 民族風情游
1996年 休閑度假游 1997年 中國旅游年 1998年 華夏城鄉(xiāng)游 1999年 生態(tài)環(huán)境游
2000年 神州世紀游 2001年 體育健身游 2002年 民間藝術游 2003年 烹飪王國游
2004年 百姓生活游 2005年 中國旅游年 2006年 鄉(xiāng)村旅游年 2007年 和諧城鄉(xiāng)游
2008年 中國奧運旅游年 2009年 中國生態(tài)旅游年 2010年 中國世博旅游年
2011年 中華文化游 “旅游中國,品味文化”,切身感受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9、中國旅游業(yè)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是怎樣?
答:隨著中國改革的不斷深化和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旅游業(yè)作為崛起的支柱產業(yè),在國民經濟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旅游業(yè)被稱為21世紀的“朝陽產業(yè)”。它作為21世紀的第一大產業(yè),是世界經濟的重要增長極。旅游業(yè)還是一個永不敗落的產業(yè),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和文化水平越高,這個產業(yè)就會越繁榮。
中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燦爛悠久的文明古跡、雄偉秀麗的奇山異水、多姿多彩的風土人情,這些都是吸引海內外旅游者的魅力所在。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fā)展,旅游業(yè)已成為我國年創(chuàng)匯逾百億美元的新興經濟產業(yè),在一些旅游發(fā)達的省、市、區(qū),已具有舉足輕重的產業(yè)地位。
旅游業(yè)已經成為國家戰(zhàn)略。從短期看,旅游業(yè)是新的消費熱點,是拉動內需、應對金融危機等社會事件的重要舉措。從中長期看,旅游業(yè)是中國國民消費結構升級的重要方向、促進就業(yè)的重要領域、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途徑。旅游業(yè)已經深度融人了國家的經濟戰(zhàn)略和區(qū)域發(fā)展方略,并且成為循環(huán)經濟、低碳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就我國旅游業(yè)發(fā)展的現狀及作用看,旅游業(yè)在拉動內需、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戰(zhàn)略性地位已經確立。就各省市、自治區(qū)對旅游業(yè)的重視程度來看,旅游業(yè)在省域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已經初步成為各區(qū)域重點產業(yè),在擴大內需、促進就業(yè)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同時,旅游業(yè)還是各地推進城鎮(zhèn)化進程、開展邊境貿易、推動循環(huán)經濟發(fā)展的重要手段。各地密集出臺的旅游產業(yè)發(fā)展政策是對國家旅游產業(yè)政策的有力實踐,形成了強力支撐。
10、“百家爭鳴” 主要有哪幾家學派?其代表人物與主張?
答:戰(zhàn)國時期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主要有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和墨家等學派;
孔子提出“仁”的學說,創(chuàng)立了儒家學派,被譽為“圣人”。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和荀子。孟子主張“王道”、“仁政”,被譽為“亞圣”;荀子是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思想家。
老子創(chuàng)立了道家學派,具有樸素辯證思想,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莊子,代表作是《莊子》。
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韓非子,主張“法治”。
兵家的代表人物是孫臏,著有《孫臏兵法》。
墨家的創(chuàng)始人是墨子,主張“兼愛”、“非攻”。
11、簡述中國發(fā)展簡史?
答:中國發(fā)展大致分為五個時期:
一、原始社會時期。原始社會是人類文明的第一個社會形態(tài)。中國的原始社會約有100萬年的歷史,經歷了血緣家族和氏族公社兩個發(fā)展階段。
二、夏商周奴隸社會時期。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夏朝,定都陽城(今河南登封)。夏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桀作為夏朝的最后一個王。公元前17世紀,湯在鳴條(今河南封丘)打敗夏桀,夏亡。湯建商,定都于亳,盤庚繼位,把都城遷至殷(今河南安陽小屯村)。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率兵在牧野(今河南汲縣北)大敗商紂,建立周朝,定都鎬京(今陜西西安),史稱“西周”。 公元前770年,峰火戲諸候,犬戎乘虛而人,攻破鎬京,西周結束。周平王遷都洛邑,東周開始。
三、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東周分為春秋和戰(zhàn)國兩個時期,是中國奴隸社會逐步解體、封建制度孕育的變革時期。春秋時期始于公元前770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因魯國編年史《春秋》而得名。戰(zhàn)國時期始于公元前475年,止于公元前221年,因戰(zhàn)亂紛繁而得名。
四、秦至鴉片戰(zhàn)爭時期的封建社會時期。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國家。公元前221年,秦統(tǒng)一六國,定都咸陽。秦在政治上建“皇帝制”,確立中央和地方行政機構(設三公九卿和郡制);經濟上統(tǒng)一度量衡和貨幣;文化上統(tǒng)一文字,焚書坑儒以加強思想控制;軍事上修筑長城。公元前206年,秦滅亡。后經西漢、東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遼、西夏、金、元、明、清,直到1840年鴉片戰(zhàn)爭開始。
五、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時期。以1840年鴉片戰(zhàn)爭為標志,中國歷史進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代。這一時代包括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兩個時期。
(一)鴉片戰(zhàn)爭至五四運動時期。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是從1840年到1919年的“五四運動”,包括“中華民國”的成立和清王朝的滅亡。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清朝統(tǒng)治宣告結束,在中國長達2 000年之久的封建社會也宣告結束。
(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從“五四運動”開始,中國轉入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宣告成立,毛澤東擔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從此,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結束,轉入社會主義革命時期。
12、國號名稱的主要由來是怎樣的?
答:中國歷史悠久,朝代更迭紛繁。每朝創(chuàng)建者首要任務就是確立國號(朝代名稱),即一個國家的稱號。名正則言順,確立國號,代表一個新的王朝從此誕生?!妒酚?middot;五帝本紀》曰:“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以章明德。”一般來說,國號的創(chuàng)建有以下幾個由來:
(1)、根據原來的部族、部落聯盟的名稱定國名,如商、周(武王)、秦;
(2)、根據發(fā)跡地定國名,如漢(西漢)、宋(趙匡胤為歸德軍節(jié)度使,治所在宋城,今河南商丘);
(3)、根據創(chuàng)建者原有封號、爵位定國名,如晉、隋、唐、魏;根據吉祥文義定國名,如元;
(4)、以建立者的姓氏定國名,如陳(南朝為陳霸先創(chuàng)立);
(5)、以社會上流傳的口號定國名,如明(“彌勒降生,明王出世”);
(6)、以同音通假定國名,如清(同“后金”之“金”);根據政權所在地定國名,如蜀、吳。
13、中國古代選官制度是怎樣?
答:中國古代官吏銓[quán衡量輕重:銓衡。古代稱量才授官,選拔官吏:]選主要有三個階段和三種制度,即先秦的世襲制、秦漢至魏晉南北朝的薦舉制和隋唐至明清的科舉制。
世襲制亦稱世卿世祿制,盛行于夏、商、周時代。世襲制的特點是王權與族權統(tǒng)一。它通過家族血緣關系來確定政府各級官員的任命,依血緣親疏定等級尊卑和官爵高下。凡定爵位與官職者都世代享有采邑和封地。
薦舉制是薦舉賢才、授以官職的官吏選拔制度。舉薦的標準主要是德行、才能,而非全靠家世,它沖破了先秦貴族血緣世襲制的藩籬。西漢的察舉、征辟制的出現,是薦舉制成熟的標志,而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的施行,表明其走向衰敗,因為九品中正制選拔官員的制度,導致出身寒門的普通人很難步入仕途。
隋朝統(tǒng)一全國后,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隋文帝開皇七年(587年)廢九品中正制,設秀才科。隋煬帝時又設進士科,以“試第”取士,并創(chuàng)立了以公開考試、擇優(yōu)選才為特征的科舉制度,使得任何參加者都有成為官吏的機會。科舉制創(chuàng)于隋代,形成于唐代,發(fā)展完備于宋代,強化于明代,衰落于清代,先后綿延1 300多年,是中國封建社會中后期的官吏主要銓選制度。
科舉考試,是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分科考選文武官吏及后備人員的制度。清代科舉考試逐漸僵化,被稱為八股文,后于1905年廢除。
14、儒家代表人物有誰?及其主要思想是什么?
儒家是中國古代最有影響的學派。儒家學說又稱儒學,是指起源于東周和春秋時期的崇奉孔子學說的學派。其學派崇尚“禮樂”和“仁義”,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堅持“親親”、“尊尊”的立法原則,主張“德治”、“仁政”,維護“禮治”,重視“人治”,重視倫理關系。 [恕shù 原諒,寬容:恕罪。寬恕。]
孔子是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仁”是儒家學說的核心。“仁”的最初含義是指人與人的一種親善關系,孔子把“仁”作為最高的道德原則、道德標準和道德境界,形成了以“仁”,為核心的倫理思想結構,包括孝、悌、忠、恕、禮、知、勇、恭、寬、信、敏、惠等方面。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礎,是“仁”思想體系的基本支柱之一??鬃诱J為“克己復禮為仁”,“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鬃右仓鲝埦S護周代的禮樂制度。[悌tì敬愛哥哥,引申為順從長上:孝悌。] [“克己復禮為仁” 儒家指約束自己,使每件事都歸于“禮”為西周之禮]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仁德的人,自己想成功首先使別人也能成功,自己想被人理解,首先要理解別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希望他人對待自己的言行,自已也不要以那種言行對待他人。]
孟子是戰(zhàn)國時期儒家的代表,他的主要思想有民本思想、仁政學說和性善論等。孟子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這種民本思想是從春秋時期重民輕神的思想發(fā)展而來。他把“仁”同“義”聯系起來,把“仁義”看做道德行為的最高準則。孟子提出“仁政”的學說,認為“仁者愛人”,“政在得民”,主張施行仁政,反對苛政。
荀子也是儒家代表人物之—??鬃又行乃枷霝?ldquo;仁”,孟子中心思想為“義”,荀子提出“禮”和“法”,隆禮重法,強調用“禮”和“法”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更重視后天環(huán)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在政治思想上,他堅持儒家的禮治原則,但也重視人的物質需求,主張發(fā)展經濟和禮治、法治相結合,“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在人性問題上,孟子主張“本善”,荀子主張“本惡”。在人性向善的方法上,孟子主張扶植和培養(yǎng)“善”,荀子主張限制“惡”的趨勢。
在修身與治國方面的方式、方法上,孔子強調“克己復禮”,孟子認為要不斷擴充“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求其放心”,恢復“良知”、“良能”,就可實現“仁政”??鬃?、孟子提出的實踐規(guī)范和原則雖然都是很具體的,但又帶有理想主義色彩。與孔子、孟子相比,荀子的思想則具有更多的現實主義成分,他在重視禮義道德教育的同時,也強調了政法制度的懲罰作用。
西漢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發(fā)源自山東的儒家思想上升為中央王朝的統(tǒng)治思想,此后,儒家思想不斷發(fā)展,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干和核心。以后的朝代也涌現出如董仲舒、馬融、鄭玄、韓愈、程顥[hào]、程頤、朱熹、陸九淵、王陽明、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戴震、孫詒[yí]讓等儒學大師。他們對于孔孟儒學的理解大同小異,但都支持封建大一統(tǒng)的思想。
歷代儒家給后世留下的重要精神財富除了“儒家十三經”外,還有“三綱五常”。
15、道家代表人物有那些?其主要思想是什么?
答:道家的創(chuàng)始人是老子,以老子和莊子為主要代表,二者合稱“老莊”。他們的哲學思想體系被尊為“老莊哲學”。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在政治上的主張是“小國寡民”、“無為而治”。道家的思想崇尚自然,有辯證法的因素和無神論的傾向。
老子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道”這個概念,作為自己哲學思想體系的核心,認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統(tǒng)治宇宙中一切運動的法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liáo]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道可道,非常道”,“道”的含義博大精深。“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而“道”純任自然。“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意思是說,“道”永遠是順任自然而無所作為的,卻又沒有什么事情不是它所作為的。侯王如果能按照“道”的原則為政治民,萬事萬物就會自我化育、自生自滅而得以充分發(fā)展。
道家的理論奠定于老子,老子代表作《老子》,又名《道德經》,該書上下五千言,字字珠璣[jī]。
莊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理論最重要的開創(chuàng)者,其思想包含著樸素辯證法因素,主要思想是“清靜無為”和“天人合一”。莊子主張“無為”,放棄一切妄為。自然的比人為的要好,提倡“無用”,認為“大無用”就是“有用”。認為一切事物都在變化,一切事物都是相對的?;孟胍环N“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的主觀精神境界。但莊子的思想也在很大程度上倒向了宿命論和相對主義。
莊子的代表作是《莊子》,分內篇、外篇和雜篇,一般認為內篇是莊子本人的作品,外篇是學生門人的作品,雜篇則是偽作,其中的名篇有《逍遙游》、《齊物論》、《養(yǎng)生主》等?!肚f子》在哲學、文學上都有較高的研究價值。莊子的文章,想象力奇特,文筆變化多端,善于使用寓言,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對后世文學有很大影響。在莊子的《逍遙游》中,莊子認為天地萬物都是“有所恃”的,大至鯤鵬,小至蜩鳩,都需要憑借一定的外部條件才能活動。而他的最高境界是“無所恃”,這樣才是真正的“逍遙游”?!娥B(yǎng)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為后世傳誦。[恃shì依賴,仗著:仗恃。有恃無恐。恃才傲物。] [蜩tiáo古書上指蟬:蜩甲(蟬蛻)。世事蜩螗táng。古書上指一種較小的蟬。] [鳩jiū鳥,]
道家哲學主要經過了老子原始老家、稷下學宮黃老學派、莊子學派、秦漢黃老道家、魏晉玄學新道家等五個發(fā)展時期。
道家在理論能力上的深厚度與辯證性,為中國哲學思想提供了不同于儒學的另一種創(chuàng)造力。道家文化也在中國音樂、繪畫、文學、雕刻等各方面具有重大影響。
“老莊”的哲學思想和由他們創(chuàng)立的道家學派,不僅對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也對我國2000多年來思想文化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6、老子思想中理想的社會是怎樣的?
在老子著作《道德經》第80章中,老子描述了其理想中的“小國寡民”社會:“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莊子更為徹底,要回到“民知其母,不知其父,與麋鹿共處,耕而食,織而衣,無有相害之心”的原始時代。
17、道家主張“無為而治”是什么意思?
道家主張“無為而治”。對執(zhí)政者來說,“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無為之教”,“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無為”的特定含義是指執(zhí)政者不要為了滿足自身欲望、利益所采取的執(zhí)政行為。“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故圣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用符合民眾利益的行為治理國家,不隨便擾亂民眾生活,不做侵擾人民休養(yǎng)生息的事。極端反對“爭地以戰(zhàn),殺人盈野;爭城以戰(zhàn),殺人盈城”。“無為”并不是主張什么事情都不干的消極思想,而是順應天道,不抗拒、不改變自然規(guī)律和社會規(guī)律。當然,另一方面,“無為”也壓抑了人的積極進取精神。
18、墨家代表人物有誰?其主要思想是什么?
答:墨家也是中國古代主要學術流派之一,約產生于戰(zhàn)國時期,創(chuàng)始認為墨翟,主張“兼愛”、“非攻”、“尚賢”、“尚同”,與儒家觀點尖銳對立,但它在戰(zhàn)國初即有很大影響,與儒家并稱“顯學”。
墨家多來自社會下層,以“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為教育目的,尤重艱苦實踐,而且生活清苦。墨者中從事談辯者,稱“墨辯”;從事武俠者,稱“墨俠”。墨者必須服從首領的領導,其紀律嚴明,相傳“墨者之法,殺人者死,傷人者刑”。
墨家的社會倫理思想以“兼愛”為核心,反對儒家所強調的社會等級觀念。它提出“兼相愛,交相利”,以“尚賢”、“尚同”、“節(jié)用”、“節(jié)葬”。墨家反對當時的兼并戰(zhàn)爭,提出“非攻”的主張。墨家還主張“非命”、“天志”、“明鬼”,一方面否定“天命”,同時又承認鬼神的存在。
墨家在認識論方面提出了以經驗為基礎的認識方法,主張“聞之見之”、“取實與名”。它提出“三表”作為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方法。“三表”是“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墨翟認為,判斷事物的是非,“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于何用之?廢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意思是說,明辨是非既要基于歷史經驗,又要考察直接經驗和實踐經驗,還要看它的實際效果是否符合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這“三表”或“三法”是墨家判斷事物是非、辨別知識真?zhèn)蔚臉藴?,也是墨家的邏輯學。
戰(zhàn)國以后,墨家已經衰微。到了西漢時,由于漢武帝的獨尊儒術政策、社會心態(tài)的變化以及墨家本身并非人人可達的艱苦訓練和嚴厲的行為規(guī)范,墨家在西漢之后基本消失。
《墨子》一書是墨子講學時由弟子們記錄后整理而成的。文字質樸無華,缺乏文學性,但邏輯性強,善于運用具體事例進行說理,使說理文章有了很大發(fā)展,對后代議論文的發(fā)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9、法家代表人物是誰?其主要思想有什么?
答:法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戰(zhàn)國時期的商鞅和韓非,代表著作為《商君書》和《韓非子》,其他主要人物有申不害、慎到、李斯、吳起、李悝等。其思想先驅可追溯到春秋時的管仲、子產,實際創(chuàng)始者是戰(zhàn)國前期的李悝、商鞅、慎到、申不害等。戰(zhàn)國末期的韓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建立了完整的法治理論和樸素唯物主義的哲學體系。[悝kuī 嘲笑,詼諧:“悝穆公于宮室”。]
法家是先秦諸子中對法律最為重視的一派。他們以在法律界及法理學方面作出了卓越貢獻而聞名,并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論和方法。這為后來建立的中央集權的秦朝制定各項政策提供了相當有效的理論依據,后來的漢朝繼承了秦朝的集權體制以及法律體制,這就是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政治與法制主體。
李悝是秦晉法家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曾任魏文侯相收集當時諸國刑律,編成《法經》6篇,這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法典。
商鞅在秦實行兩次變法,主要內容是:獎勵農戰(zhàn),有軍功者可授以爵位,主張用嚴刑重罰以杜絕犯罪。但是他排斥道德教化,輕視知識文化的作用。他用發(fā)展觀點看待歷史,提出“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禮者不足歲’,“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意在說明不能墨守成規(guī),要順應時代變法. ]
法家的治國方略首先是要制定法律,并且重視法制,反對儒家的禮制。法家認為,當時的新興地主階級反對貴族壟斷經濟和政治利益的世襲特權,要求土地私有和按功勞與才干授予宮職,這是公平、正確的主張。而維護貴族特權的禮制則是落后、不公平的。其次是“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操生殺之柄,課群臣之能者也”,也就是說,根據每個人的能力給他相應的官職,君王用自己手中的生殺大權考察臣子的才能,有功者賞,有過者罰。總而言之,法家通過從實際出發(fā)制定法律,配以君王的權術與威勢統(tǒng)治臣民。
法家反對保守的復古思想,主張銳意改革。他們認為歷史是向前發(fā)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隨歷史的發(fā)展而發(fā)展,既不能復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舊。商鞅明確地提出了“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張。韓非則更進一步發(fā)展了商鞅的主張,提出“時移而治不易者亂”,他把守舊的儒家諷刺為守株待兔的愚蠢之人。
法家學派的法治理論,對春秋戰(zhàn)國之際進行封建化的改革,以至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的封建國家,均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并成為秦王朝的統(tǒng)治思想。西漢以后,獨立的法家學派逐漸消失,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學的體系中,德刑并用,成為維護地主階級專政的有力工具。但是,先秦法家對以后的—些唯物主義者和進步思想家仍產生了—定的影響。
但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法家思想和我們現在所提倡的民法治有著根本的區(qū)別,其中最大的區(qū)別就是法家極力主張絕對的君主集權,法家的思想我們要有選擇地借鑒和利用。
20、中國歷史農學成就有那些?
中國自古以農立國,因而農學也很發(fā)達,古代農書即達300多種。在諸子百家中,農家被專列為一家,我國一向把農業(yè)生產作為生存發(fā)展的根本,而社稷壇的設置正反映了農業(yè)在中國歷代帝王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早在七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中國已有較發(fā)達的原始農業(yè),河姆渡文化遺址[寧波市江北區(qū)余姚市羅江鄉(xiāng)河姆渡村東北,距今約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早期原始村落——傅家山遺址]中已發(fā)現最早栽培的稻谷。在仰韶文化遺址中,發(fā)現有粟及儲存粟的窖穴。周先人后稷更是農業(yè)生產老師?!洱R民要術》系統(tǒng)地總結了黃河流域的農業(yè)生產經驗,闡述了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農學思想,提出了一系列精耕細作、施肥保墑的方法,是歷史上最重要的農學著作之一。南宋陳(剪)所著的《農書》,則詳論南方以水稻為主的耕作方法,涉及農桑粟麻等許多方面。元代王禎的《農書》,分為《農桑通訣》、《百谷譜》、《農器圖譜》等部分,對指導農業(yè)生產有重要價值。明代徐光啟的《農政全書》,則更是集農學大成的著作。全書60卷70多萬字。內容涉及農田耕作、土地開墾、水利建設、食品加工、果樹技藝等方面,而對屯墾、水利和備荒的論述,尤為本書一大特色。清代末年,羅振玉為推動中國農業(yè)發(fā)展,于1897年編輯出版《農學叢書》,并提出“振興農業(yè)”的主張??傊?,農學是我國古代科技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人類的生存與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21、中國的中醫(yī)學在歷史有那些醫(yī)學成就?
答:中國的中醫(yī)學在世界醫(yī)學史上獨樹一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珍寶。它的最大特點就是把人體的生理機能看做一個整體,樹立診斷、治療、飲食、休息結合的整體觀念,把治病過程看做一個統(tǒng)一性運動過程,認為人各部分器官的功能密切聯系,互相影響,休戚與共,認為自然環(huán)境條件可以影響人體的生理機能,人的病理過程實際上就是外在環(huán)境作用于內部機體的過程。因此中醫(yī)治病注重“四診”、“八綱”,辨證論治,標本兼治。“四診”是望(望色)、聞(聞味)、問(問情)、切(切脈)。“八綱”是陰、陽、表、里、寒、熱、虛、實。
中醫(yī)治病歷史悠久,傳說神農氏嘗百草制醫(yī)藥。
先秦時代成書的《黃帝內經》更全面奠定了中醫(yī)的理論基礎。
倉公、扁鵲被奉為中醫(yī)始祖。
漢代的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即分《傷寒論》和《金匱[kuì缺乏:匱乏。]要略》兩部分),他堅持理(醫(yī)學原理)、法(治療原則)、方(處方)、藥(用藥)—致的原則,創(chuàng)制了200多種處方,效果顯著,被后人尊為“醫(yī)圣”。至今在其家鄉(xiāng)南陽,建有醫(yī)圣祠紀念他。
三國時華佗首創(chuàng)中醫(yī)外科,發(fā)明麻醉藥“麻沸散”。
晉代王叔和著有《脈經》,葛洪編有《肘后備急方》。
隋代巢元方編有《諸病源候論》,確定病名,記述病情,分析病理。
唐代孫思邈編成《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收驗方6000多個,被稱為“中醫(yī)百科式巨著”。唐代政府還組織人員將南北朝醫(yī)學家陶弘景補充的《神農本草經》,擴為《新修本草》,頒布天下,成為中國第一部國家藥典。
金元時代中醫(yī)理論日益活躍,形成了著名的“金元四大家”,即主張用藥首應瀉火清熱的“瀉火派”,以劉河間為代表;主張脾胃為本,主重補氣升陽的“補土派”,以李東垣[yuán矮墻,]為代表;主張攻邪去病,反對濫用補藥的“攻邪派”,以張子河為代表;主張瀉火養(yǎng)陰結合的“養(yǎng)陰派”,以朱丹溪為代表。
明代的醫(yī)學家李時珍,以30年的精力,撰成《本草綱目》這—醫(yī)藥巨著,收錄藥物1892種,成為重要醫(yī)藥經典。
中國的針灸治療;在世界上也獨樹—幟,它依據經絡學說,將外界的刺激通過腧[shù 人體上的穴道:腧穴。肺腧。胃腧。]穴(穴位)輸人人體,經由經絡達于相關腑臟,以達到除病治病的目的。
魏晉時皇甫[fǔ]謐[ mì 安寧,平靜:]的《針灸甲乙經》,就是世界上最早的針灸學專著。
北宋針灸老師王惟[wéi]—制成針灸銅人模型,標示穴位,寫成《銅人腧穴針灸圖經》,進一步普及了針灸治療知識。
明代楊繼洲著《針灸大成》,徐鳳著《針灸大全》,高武著《針灸聚英》,匯集了針灸學的成就,被稱為“明代三大針灸巨著”。清代針灸學繼續(xù)發(fā)展。新中國成立后,針灸學研究進入更加規(guī)范科學的新階段。
22、中國歷史上地學成就有那些?
答:中國地學研究淵源已久,先秦時代就出現了地學著作。
先秦時代最有代表性的當推《禹貢》、《山海經》、《爾雅》、《管子》等。
東漢班固的《漢書》中的“地理”專篇,東漢的《水經》記述了全國130多條河流。
北魏酈道元作《水經注》,記述了1 250多條河流的源頭、支流、河道的地形、水文、物產、名勝古跡情況,是一部內容豐富的地理學巨著。
晉代裴秀作《禹貢地域圖記》和《方丈圖》,并總結出“制圖六體”理論。
隋代圖經圖志進一步發(fā)展,唐代進入地志撰寫的新階段。流傳至今的代表性著作當推李吉甫的《元和郡縣志》。
宋元地志的體例進一步完善,出現了樂史的《太平寰宇記》、王存的《元豐九域志》、歐陽修的《輿地廣記》、祝穆的《方輿勝覽》等。沈括的《夢溪筆談》更在地質、地理、氣象、礦物、地圖、水利等方面豐富了地理學研究的內容。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也是很有特色的地理著作。
鄭和七次下西洋,越過印度洋,遠航東非,大大開闊了中國人民的地理視野。特別值得提出的是明代地理學家和旅行家徐霞客對地理學的貢獻。他以34年的時間,歷盡艱辛,走遍大江南北10多個省區(qū),寫成了《徐霞客游記》這部曠世奇書。書中不僅有各地名山大川奇麗景色的描述,而且有著豐富的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內容,并從學理上對石灰?guī)r地貌的形態(tài)及成因進行了探討,是中國及世界石灰?guī)r地貌研究的先驅。
清代的地理學研究,也有著多方面的成就,
在地圖方面,康熙年間,曾組織西方教士及中國測繪人員進行了全國規(guī)模的地圖測繪,編制成精度空前、范圍包括亞洲的《皇輿全覽圖》,成為世界地圖史上的空前壯舉。
在河流水道方面,有齊召南的《水道提綱》和傅澤洪等的《行水金鑒》。地方志編纂的成果,更遠在各代之上。
在地理文獻考釋、文獻輯佚[yì]、文獻匯編方面,也都取得巨大成就,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四庫全書》收錄的輿[yú]地圖籍和地理學家王錫祺匯編的《小方壺齋輿地叢鈔》。
在疆域地理研究、外國地理研究方面的成就也很大。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魏源的《海國圖志》、徐繼畬[shē]的《瀛[yíng]環(huán)志略》、楊守敬的《水經注疏》、《歷代輿地圖》和《歷代輿地沿革險要圖》,更是最突出的研究成果,達到了傳統(tǒng)輿地學研究的最高水平。
23、簡述中國四大發(fā)明?
答:中國的四大發(fā)明是造紙術、印刷術、火藥、指南針。四大發(fā)明是中國對人類文明的巨大貢獻,大大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改變了世界歷史的進程。
在造紙術出現前,先民們記事用的材料,多是龜甲獸骨、銅器、竹簡木片,體積大,質量重,價錢高,不便廣泛使用。東漢蔡倫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用植物纖維為原料,制成紙張,為書籍的普及創(chuàng)造了條件。隋唐以后,造紙技術進一步提高,造紙原料更加豐富,紙的種類也日益增多,宣紙、蜀紙、蘇紙、歙[shè〔歙縣〕地名,安徽省。]紙,品類繁多,在機制紙出現前,中國造紙一直居于世界領先地位。
印刷術由印章刻制生發(fā)開來,隋代已知用雕版印刷佛像和歷法,唐代已知雕版印書,唐代咸通九年(868年)印刷的《金剛經》,已于1900年在敦煌千佛洞發(fā)現。宋代已達盛期,官私營書坊很多,使圖書大為普及。宋代畢異創(chuàng)制了活字印刷。元代改用錫活字,明代出現了銅活字,16世紀產生了鉛活字。電腦出現以后,印刷術日益現代化,使現代印刷術告別了鉛與火的年代,進入電子電腦激光排印的新時代。
火藥大約發(fā)明于唐代,后來被用在軍事上,宋代已大量使用。元代還制成火藥箭。13世紀左右,火藥傳入阿拉伯地區(qū),后再經阿拉伯傳人歐洲。
早在先秦時代,我國人民已發(fā)現磁石吸鐵及指示南北方向的性能,而后制成了司南指示方向。宋代用指南針制成羅盤,用于航海,產生了劃時代的影響,由于羅盤的使用,才使鄭和航海印度洋成為可能。宋代不久就傳至阿拉伯,公元1180年左右,指南針又從阿拉伯傳到歐洲,直接引導哥倫布及麥哲倫遠航。
24、簡述中國瓷器?
答:瓷器的發(fā)明也是中國對人類文明的一大貢獻,因此中國向有“瓷國”之譽。
中國瓷器有青瓷、白瓷、彩瓷、花瓷、影青、青花等類。
青瓷出現較早,濫觴[làn shāng]于夏商時代,西周時期施釉技術已顯著提高,東漢青瓷燒制成功,是瓷器技術的一大突破。魏晉時期,青瓷技術日益成熟。唐宋進入鼎盛時期,青瓷、白瓷、彩瓷都有較大發(fā)展。
浙江余杭上林湖“越窯”以青瓷著稱,河北內邱“邢窯”以白瓷著名,湖南長沙以“釉下彩”著名。
越窯青瓷類玉類冰,釉色瑩潤,為瓷器中的上品。白瓷出現在南朝時代或魏晉時代,隋代達到較高的水平。唐代邢窯的白瓷已有“類銀”、“類雪”之譽,形成“南青北白”的局面。
宋代有汝、官、哥、鈞、邢五大名窯,河北曲陽“定窯”尤為著名。[]
彩瓷盛于唐代,黃、褐、綠三色制成的彩陶,通稱“唐三彩”。
明代彩色更加豐富,花瓷、影青及青花瓷的出現,更使瓷器豐富多彩,技藝日益精湛。
中國瓷器也通過絲綢之路傳至阿拉伯及歐洲各國,促進了國外制瓷業(yè)的發(fā)展和技術的提高,為人類文明作出了貢獻。
25、簡述歷史過程中的“中外交流”史?
答:“中外交流”史自先秦時期始,成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共分六個時期:秦漢時期及其之前、魏晉南北朝時期、隋唐時期、宋元時期、明清時期、建國后期。
(一)秦漢時期及其之前
秦代及秦以前的中國和外國的接觸較少。相傳殷朝滅亡后箕子曾入朝鮮。統(tǒng)一的秦王朝聲名遠播。
漢朝鑿空[záo kōnɡ1、立論無據,憑空亂說或穿鑿附會。2、古代稱對未知領域探險為鑿空。]西域,開通絲綢之路,交流范圍遠達西域及中亞、西亞。此時的朝鮮北部和越南北部,都已不同程度地受漢文化影響。
印度的佛教在東漢時傳人中國,在中國不斷中國化,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反觀佛教的起源地印度,8—9世紀以后,由于印度教的興盛,佛教日益衰敗和式微。后來又由于伊斯蘭教的大規(guī)模傳播,重要寺院被毀,僧徒四散,到13世紀初,終于一蹶不振趨于消亡。佛教沉寂了約700年后,在19世紀末才開始復興。
(二)魏晉南北朝時期
本時期中外文化交流遠較之前發(fā)達,其顯著特征是佛教成為交流的紐帶。佛教及其寺廟建筑藝術、雕塑藝術和繪畫藝術在中國廣泛傳播,中國佛教也傳至朝鮮半島和日本。
大量中國人經過朝鮮到達日本,帶去了先進的農業(yè)、手工業(yè)生產技術,促進了日本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徐福東渡即是一例。日本、朝鮮、越南長期使用漢文作為記錄工具。
(三)隋唐時期
隋唐時期,統(tǒng)治者對外來文化兼收并蓄,中外交流的深度和廣度達到極高水平,并且是雙向的交流與影響。
唐代中外貿易空前繁榮,除陸上“絲綢之路”之外,海上“絲綢之路”也興起,山東沿海一帶就有很多新羅商人活躍其間。中國唐代首都長安成為當時的國際性大都市。
唐朝接受不少外國人來長安學習,他們學成回國后傳播唐文化,推動了本國各方面的發(fā)展,如日本的遣唐使。甚至有外國學生長期留在中國,并出仕朝廷,如日本的晁衡、新羅的崔致遠等人。
唐代對外的開放性,使宗教上的交流廣泛而深入。玄奘和義凈等高僧到印度和南海諸國求佛法,他們的游記成為研究這些國家的重要史料。本時期西藏和蒙古也受到印度佛教的影響。唐以后佛教在中國開始出現中國化的各種宗派,在中國本土形成的禪宗,也在這時繁榮起來。唐代在長安、洛陽等地有中亞商人信奉的各種宗教。
(四)宋元時期
與前代相比,宋代的對外交流多從海上。整個宋代因為戰(zhàn)事多發(fā),陸地絲綢之路交通不像唐代那樣通暢,但海上貿易興盛。宋代制瓷業(yè)發(fā)達,瓷器成為對外貿易交流的主要商品,其范圍包括越南、緬甸、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以及印度、波斯灣沿岸,甚至遠達非洲的埃及和索馬里。宋代印刷術很發(fā)達,書籍廣泛行銷日本、朝鮮、越南。北宋時,中國畢異發(fā)明木活字,受其影響,朝鮮在南宋時開始制造金屬活字。隨著海外貿易的發(fā)展,大批阿拉伯商人來華,沿海、沿江的廣州、泉州、揚州都出現了清真寺。宋代和印度佛教也有人員上的雙向交往。禪宗和理學傳入日本、朝鮮,對后者產生了重大影響。
大蒙古國地跨歐亞,中外交流范圍更大,次數更頻繁。陸路向西可以直達歐洲,海上絲綢之路也更加繁榮。蒙古國及元朝對外來宗教采取兼收并蓄政策,歐洲傳教士來華傳教,同時也從事商業(yè),波斯、阿拉伯以及歐洲的商人來華的更多,其中馬可·波羅一家最為有名。《馬可·波羅行記》一書打開了中古時代歐洲人的地理視野,在他們面前展示了中國的富饒、美麗與文明,引起了他們對于東方的熱情。中國的天文歷法、醫(yī)藥、火藥、雕版印刷術等,在這一時期傳至西方,西方的天文歷法、數學、醫(yī)學等也傳進中國,中外文化、科技相互影響、相互促進。雖然蒙古統(tǒng)治者與周邊諸國有過戰(zhàn)爭,但雙方的貿易并沒有中斷。
(五)明清時期
隨著地理知識的擴展及鄭和下西洋的推動,本時期的中外文化交流范圍更為拓寬,包括東方的日本、朝鮮,以及南方南亞、東南亞的南洋、印度洋諸國,西方遠達非洲和西歐。明代,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都曾有國王率宮眷朝臣來華。如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菲律賓蘇祿群島上的東王巴都葛叭哈喇率家眷、官員共340多人的友好使團來明朝訪問。
從1405年至1433年,鄭和七次下西洋,曾到達非洲東岸,寫下了中外交流濃墨重彩的一筆。
清朝政府在鴉片戰(zhàn)爭之前基本上采取鎖國政策,但并未能阻擋住中外交流。
明清時期的中外交流有一個鮮明的特點,那就是西學東漸與東學西傳,中外學術相互交流在深度和廣度上都比前代加大。歐洲傳教士來華,雖然其目的在于傳播宗教,但同時帶來了大量的西方天文歷算等科學知識以及測繪、機械等技術。如意大利的利瑪竇不僅在華傳授西方科學知識,也向西方初步介紹了中國的儒家學說,傳教士成為明清之際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梁。歐洲啟蒙思想家們對于儒家思想極為推崇。中國的科舉制度,早已為朝鮮、越南所仿效,伏爾泰極力贊揚科舉制度是一種民主和平等的制度,它提供了這樣一種保障,即政府將以個人的才能為基礎,而非歐洲那樣,為世襲權力所支配。18世紀末,法國開始采用中國的科舉制度,英國繼之,后來發(fā)展為當今的文官考試制度。德國詩人、思想家歌德接觸過諸如《好逑傳》、《玉嬌梨》、《花箋記》、《百美圖詠》、《今古奇觀》以及戲劇《趙氏孤兒》等幾部中國文學作品后,也對中國大加贊頌:“他們開始創(chuàng)作的時候,我們的祖先還在樹林里生活呢。”
鴉片戰(zhàn)爭前后,中國國力衰落,與外國的交往也不如過去平等和自由,但出于振興國家的需要,中國向美歐及日本學習,奮發(fā)圖強。
當今的中國與一百多年前鴉片戰(zhàn)爭前后的中國相較,無論思想、宗教、文學、藝術,還是衣食住行、婚喪禮俗等,幾乎一切方面都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這些變化都是中外交流的結果。
建國后,中外交流進入了新階段。
26、中國地形有什么特點?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地形復雜多樣。自西向東分為三級階梯:青藏高原構成第一級階梯,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高原上分布著一系列高大山脈和眾多湖泊,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 844.43米。青藏高原以北、以東地勢迅速下降,高原與盆地相間分布,形成由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貴高原組成的第二級階梯,平均海拔1 000—2000米,我國陸地最低點艾丁湖[新疆吐魯番市東南30km,吐魯番盆地最低洼處。]海拔一154米。大興安嶺—太行山一巫山—雪峰山一線以東,平均海拔500米以下,丘陵和平原交錯分布,組成第三級階梯。第三級階梯繼續(xù)向海洋延伸,為中國淺海大陸架。中國大陸架包括渤海和黃海的全部、東海的大部及南海的一部分。這種西高東低、向海洋逐級下降的地勢,有利于濕熱的夏季風登臨中國大陸,并使中國許多大河東流,溝通了沿海與內地的聯系。階梯過渡地帶的巨大落差,使中國水能資源十分豐富。
我國地形的另一個顯著特征是山區(qū)面積廣大。中國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五種地形兼?zhèn)?,而且面積都很廣闊,多種多樣的地形為中國因地制宜發(fā)展農、林、牧、副多種經營提供了有利條件。五種地形中,山地面積約占全國總面積的1/3,是一個多山之國。如果按照通常說法把山地、丘陵和比較崎嶇的高原統(tǒng)稱為山區(qū),中國山區(qū)面積約占全國總面積的2/3,平原面積僅占1/10。
27、我國水文有何特點?
中國是一個山高水長多河川的國家,河湖眾多、類型豐富、內外流兼?zhèn)洹V袊恿骺傞L約43萬千米,流域面積大于10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5萬多條。大體以大興安嶺—陰山一賀蘭山一祁連山(東端)一巴顏喀拉山一岡底斯山為界,該線東南部是外流區(qū)域,外流區(qū)域約占全國總面積的2/3,水量約占中國河流總水量的95%以上;該線以西及以北為內流區(qū)域,內流區(qū)域約占全國總面積的1/3,但河流總水量還不到全國河流總水量的5%。長江是亞洲第一大河,黃河為亞洲第二大河。
內外流區(qū)域的自然分界線以西,絕大多數河流都流人內陸湖或消失在沙漠之中,僅少數為外流河,如流入印度洋的雅魯藏布江、流入北冰洋的額爾齊斯河等。內流區(qū)域的河流,因地處非季風區(qū),降水少,河水主要來自高山冰雪融水,多為季節(jié)河。塔里木河是中國最長的內流河,全長2 137千米;伊犁河是中國水量最豐富的內流河,流量占新疆全部內流河總徑流量的1/5以上。
中國江河年徑流量達26 600億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徑流量雖然較豐富,但季節(jié)變化顯著,南北差異明顯,東西差異較大,人均占有量少。中國水能資源極為豐富,理論蘊藏量6.8億千瓦,居世界第一位,但分布不均。中國湖泊共有24 880個,總面積83 400平方千米,其中面積大于1平方千米的有2 800多個,大于100平方千米的有130個。中國的湖泊具有地域分布廣泛、相對集中的特點。青海湖是中國第一大咸水湖,也是全國面積最大的湖泊,東部平原的湖區(qū)有著名的五大淡水湖群,它們是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和巢湖。
28、中國氣候有何特點
中國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東部,瀕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因此,季風氣候顯著,加之中國幅員遼闊、跨緯度大、地形復雜,故有多樣氣候類型。
中國氣溫分布的特點是冬季南北溫差大,夏季全國普遍高溫。降水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受季風影響年際變化大,加上多種地形,因此氣溫和降水組合形式多樣,形成多種多樣的氣候類型。以大興安嶺—陰山一賀蘭山一巴顏喀拉山一岡底斯山一線為界,該線以西、以北的地區(qū)為非季風區(qū),以東、以南的地區(qū)為季風區(qū)。中國東部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熱帶季風、亞熱帶季風、溫帶季風氣候均有分布,且水熱配合好,雨熱同季;我國西北部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熱量豐富、水分不足,氣溫日較差、年較差大。青藏高原屬高寒氣候,水熱資源不足。中國溫度帶可分為熱帶、亞熱帶、暖溫帶、溫帶、寒溫帶及青藏高原氣候區(qū)。中國干濕地區(qū)又分為濕潤、半濕潤、半干旱和干旱地區(qū)。
29、中國植被有何特點?
中國地形條件復雜、氣候類型多樣,所以植被具有復雜多樣、種類豐富的特點,幾乎具有北半球的全部植被類型,僅種子植物就達3萬多種,其中喬木2000多種,而材質優(yōu)良、經濟價值較高的有近千種,中國植被的地理分布具有明顯的地帶性和區(qū)域性差異,呈現東部濕潤區(qū)、西北干旱區(qū)和青藏高寒區(qū)的顯著差別。
中國東部濕潤區(qū)以森林植被為主,自北而南依次為寒溫帶針葉林、溫帶針闊葉混交林、暖溫帶落葉闊葉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熱帶季雨林和雨林、南海諸島珊瑚礁常綠林和灌叢。中國西北干旱區(qū)植被分布經度地帶性明顯,自東南向西北依次是森林草原或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溫帶草原和暖溫帶荒漠。中國青藏高寒植被區(qū)因青藏高原海拔高,導致氣候寒冷、溫度變化劇烈,東南部受印度洋海洋季風影響較為濕潤,越向西北越干旱,植被從東南向西北依次為山地寒性針葉林、高寒灌叢草甸、高寒草原和高寒荒漠。
30、中國形態(tài)地貌是怎樣劃分的?其景觀在旅游資源中的重要地位
按常規(guī)形態(tài)劃分,地貌可以分為高原、平原、盆地、山地和丘陵五種形態(tài),又稱常態(tài)地貌。在以上五種形態(tài)地貌中,高原地勢高亢,開發(fā)較晚,具有極大的開發(fā)潛力。平原和盆地一般地勢低平,自然景觀比較單調,但人文薈萃,開發(fā)完善,是主要的旅游目的地。山地往往是旅游資源最集中和典型的地方,因而也是最有旅游價值的自然旅游景觀。
山地通常可以分為極高山(海拔5000米以上)、高山(海拔3 500—5000米)、中山(海拔1 000—3 500米)和低山(海拔500—1 000米)。世界上大多數的極高山和高山都分布在中國的青藏高原及其周圍地區(qū),是登山探險和科學考察的旅游勝地;中國的中山和低山一般分布在人口稠密的地區(qū),相對海拔高度較高,自然風光奇特迷人,開發(fā)比較成熟,是觀光游覽和科學考察的旅游勝地。“中國重點風景名勝區(qū)”的名單中,以山地風光為主的占到一半以上,而且絕大部分屬于中山和低山。
31.中國花崗巖地貌景觀形成特點?與代表景觀有那些?
答:花崗巖是巖漿侵入地殼逐漸冷凝而成的,往往形成高大山體的核心。經過風化后出露,成為山體突出的主峰。花崗巖巖性堅硬,但節(jié)理特別發(fā)育,在長期內外營力作用下,形成多種多樣的奇峰、奇石、臺地、石丘等花崗巖地貌景觀。
中國花崗巖地貌分布廣泛,以黃山、華山、泰山最為著名,形成黃山天下奇、華山天下險、泰山天下雄的自然風景名勝;其他名山還有衡山、九華山、嶗山、千山、浙江天臺山、河北盤山等,幾乎全部或大部為花崗巖組成;另外,廈門鼓浪嶼萬石山、浙江普陀山、海南島天涯海角等景區(qū),均屬于花崗巖地貌。
32、中國巖溶地貌景觀形成特點?與代表景觀有那些?
答:廣西桂林的漓江山水巖溶地貌又稱喀斯特地貌,是指地表可溶性巖石在特定的地質、氣候、水文條件下,受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溶蝕和沖蝕作用而形成的各種地貌景觀。包括孤峰、峰林、石林、溶洞等主要類型。溶洞中
又有鐘乳石、石筍、石柱、石幔和石花等千姿百態(tài)的地貌景觀。
中國巖溶地貌景觀分布十分廣泛,分布面積達91萬—130萬平方千米,是世界巖溶面積最大的國家。著名的巖溶地貌風景區(qū)有廣西桂林山水、云南路南石林、四川興文石林洞鄉(xiāng)和廣東肇慶的七星巖等,其中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為特色的桂林山水最為有名。
33、中國丹霞地貌景觀形成特點?與代表景觀有那些?
答:丹霞地貌又稱紅層地貌,是指在巨厚的紅色砂礫巖上發(fā)育的方山、奇峰、陡崖、赤壁等特殊地貌,具有較高的旅游價值。
我國最早發(fā)現的丹霞地貌為廣東仁化丹霞山,以后又發(fā)現湖南武陵源、廣東坪臺金雞嶺、福建武夷山、承德棒槌山與雙塔山等典型的丹霞地貌。
34、中國火山巖地貌景觀形成特點?與代表景觀有那些?
答:火山巖地貌是指地下巖漿噴出地表并快速冷凝所形成的各種地貌的總稱,如火山口、熔巖洞、地下森林以及溫泉等自然景觀。
我國共有火山800余座,大多為死火山和休眠火山,集中分布在東北、云南和中國臺灣等地,構成了著名的火山地貌風景區(qū)。主要代表景觀以五大連池火山群、鏡泊湖、騰沖及中國臺灣大屯火山等最為著名。
35、中國海岸地貌景觀形成特點?與代表景觀有那些?
答:海岸地貌是指海岸地帶受波浪、海流、潮流等外力因素綜合作用而形成的地貌。該地貌包括海積地貌和海蝕地貌兩大類。
海積地貌包括砂礫質海岸地貌、淤泥質海岸地貌和生物海岸地貌等。其中砂礫質海岸地貌最適于開發(fā)海濱浴場,如河北北戴河海濱是典型的砂礫質海岸地貌類型,同時又是著名的旅游勝地;生物海岸可分為紅樹林海岸和珊瑚海岸,其中珊瑚海岸往往成為價值很高的潛水旅游勝地,我國的東沙群島、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是典型的珊瑚海岸風光。海蝕地貌包括海蝕洞、海蝕崖、海蝕蘑菇等,如中國海南省的天涯海角旅游區(qū)是典型的海岸侵蝕地貌類型,是觀光游覽的好去處。
36、中國風沙地貌景觀形成特點?與代表景觀有那些?
答:風沙地貌是干旱地區(qū)由于強勁風力的侵蝕、搬運和堆積作用而形成的地貌的總稱。風沙地貌主要包括沙丘和雅丹地貌等。
中國干旱地區(qū)十分廣大,西北地區(qū)、東北地區(qū)、華北北部共有約128萬平方千米的國土為干旱區(qū),發(fā)育了大量的風沙地貌。其中鳴沙以寧夏中衛(wèi)的沙坡頭、甘肅敦煌月牙泉鳴沙山最為著名;雅丹地貌以新疆羅布泊、烏爾禾與將軍崖最為典型。
37、中國江河景觀主要代表景觀有那些?
答:主要代表景觀有:
(1)長江
其正源沱沱河發(fā)源于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南側。長江流經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和上海市,注入東海,全長6 300千米,是中國第一長河、世界第三長河。以宜昌和湖口為上、中、下游分界。上游雄險多峽谷,水利資源豐富。位于萬里長江第一彎的虎跳峽具有“狂濤卷起、飛瀑撼天”的雄偉氣勢。長江三峽是我國重點風景名勝區(qū)。中游沃野千里,經濟發(fā)達,沿江景色秀麗,古遺跡、古戰(zhàn)場等文化景觀豐富。下游特別是三角洲地區(qū),水天一色,湖蕩棋布,城鎮(zhèn)毗連,是有名的水鄉(xiāng)澤國、魚米之鄉(xiāng)。
(2)黃河
正源發(fā)源于巴顏喀拉山北麓,全長5 464千米。黃河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陜西、河南、山東九省區(qū),注入渤海。黃河曾哺育了高度發(fā)達的中華原始文化,被譽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歷史上黃河流域長期是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因而保留了眾多的古代文化遺存,包括古人類遺跡地、古都城遺跡、帝都園林、帝王陵墓、宗教勝跡等,是發(fā)展歷史文化游的首選之地。
其他江河如漓江、富春江、京杭大運河等都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
38、中國湖泊景觀主要代表景觀有那些?
答:湖泊是陸地上積水的凹地。湖泊按其成因分類,主要可分為:構造湖、火口湖、冰川湖、堰塞湖。
構造湖,由地殼運動產生斷裂凹陷形成,如滇池、洱海;
火口湖,是火山口或熔巖高原噴口積水而成,如長白山天池;
冰川湖,由冰川作用形成,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上;
堰塞湖,是熔巖流或泥石流等物質阻塞河床使其成為湖泊,如五大連池、鏡泊湖等。
按湖泊所含的鹽度分類,可分為淡水湖、咸水湖和鹽湖。
主要代表景觀有: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杭州西湖、青海湖。
(1)鄱陽湖
鄱陽湖為中國第一大淡水湖。湖之西北是避暑游覽勝山廬山,登臨湖中大孤山,匡[kuāng]廬山色、鄱陽水光盡收眼底。
(2)洞庭湖
洞庭湖古稱“云夢澤”,為中國第二大淡水湖??缦鎇湖南]鄂[湖北]兩省,它北連長江,南接湘、資、沅、酆四水,號稱“八百里洞庭湖”。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風光綺麗迷人。[湖南三面環(huán)山,東有幕阜山、羅霄山脈,南有南嶺山脈,西有雪峰山、武陵山脈,海拔從500米至1500米不等。湘北為洞庭湖平原,海拔多在50米以下。湘中則丘陵與河谷盆地相間。全省形成從東南西三面向北傾斜開口的馬蹄形狀。中國的水系一般是西北流向東南,但是湖南的湘、資、沅、澧四大水系全部從南往北流入洞庭湖,然后匯入長江。]
(3)太湖
太湖古稱震澤,又名五湖,為中國第三大淡水湖,湖面2000多平方千米,有大小島嶼48個,峰72座。太湖山水相依,層次豐富,形成一幅“山外青山湖外湖,黛峰簇簇洞泉布”的自然畫卷。在觀賞太湖風景的同時,還可游覽名山、名園,探考歷史。
(4)杭州西湖
西湖位于杭州市西,面積5.6平方千米,三面環(huán)山。該風景名勝區(qū)以湖面為中心,山為背景,堤島錯落,樹木蒼翠;在峰巖洞壑之間,穿插著泉池溪澗,又巧妙地組合樓、亭、橋、塔、榭等園林建筑,凝聚了自然美和人文美。近年來又開發(fā)了“新西湖十景”,真可謂步移景換,美不勝收,有“人間天堂”之美譽。
(5)青海湖
青海湖是中國最大的咸水湖,位于被譽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的東北部,青海省東北部的大通山、日月山、青海南山之間,三面環(huán)山,風景壯麗,是中國最大的咸水湖,古稱西湖。景區(qū)以高原湖泊為主體,兼有草原、雪山、沙漠等景觀。
此外,著名的湖泊還有滇池、洱海等。
39、泉水景觀中國景觀主要代表景觀有那些?
答:泉有兩種含義:第一種含義是指含水層或含水通道與地面相交處產生地下水涌出地表的現象。多分布于山谷和山麓,是地下水的一種重要排泄方式;第二種含義是指地下水的天然露頭。按照不同的劃分標準,泉可以劃分為不同的種類。主要可分為以下幾類:
冷泉。一般以水質清醇甘洌而供飲用或作為釀酒的水源。如濟南趵突泉、鎮(zhèn)江金山泉、無錫惠山泉、杭州虎跑泉等。山東濟南、福建福州、四川康定等城市有“泉城”之譽。
礦泉。礦泉是指含有一定數量的多種礦物質、微量元素、有機體和氣體,或具有較高水溫,能影響人體生理作用的泉。溫泉指水溫在34度以上的礦泉。
中國是世界上礦泉和溫泉分布最多的國家。如北京小湯山溫泉、南京湯山溫泉、遼寧鞍山湯崗子溫泉、廣東從化溫泉等都是中國歷史上已有和新開發(fā)的溫泉和礦泉旅游療養(yǎng)勝地,五大連池藥泉以其獨特的理療效用成為中國著名的礦泉理療康復旅游區(qū)。
觀賞泉。觀賞泉是景觀奇特具有觀賞價值的泉。如云南大理蝴蝶泉、四川廣元的含羞泉等。
代表景觀有:
(1)濟南趵突泉
趵突泉被稱為“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古稱濼[luò],根據《春秋》記載,公元前694年,“魯桓公會齊侯于濼”即此。酈道元《水經注》寫道:“濼山出歷城縣故城西南,泉源上奮,水涌若輪。”此泉又名檻泉。北宋詩人曾鞏任齊州(今濟南)知州的時候,在泉邊建“濼源堂”,并作了《齊州二堂記》,正式賦濼水以“趵突泉”的名稱,“趵突”二字形象、生動、逼真地描繪了泉水跳躍騰出之貌、之聲。[檻jiàn欄桿:圈獸類的柵欄:kǎn門檻〕門下的橫木。]
(2)無錫惠山泉
無錫惠山泉號稱“天下第二泉”,位于錫惠公園內。錫惠公園包括錫、惠兩山,映山湖將兩山相連,這里惠山逶[wēi]迤[yí],錫山明媚,樹木茂密,風景優(yōu)美。“惠山泉”是錫惠園林文物名勝區(qū)內最為著名的景點之一,是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開鑿于唐大歷年間(766年),原名惠泉。該泉經萬千松根蓄存和砂巖滌[dí]濾,水質清純甘洌,被唐代“茶圣”陸羽評為“天下第二”。
(3)杭州虎跑泉
杭州虎跑泉被稱為“天下第三泉”,位于西湖南面大慈山麓。唐朝元和年間這里有定慧寺,后歷代屢毀屢建,至清同治、光緒年間曾修建六七次。近代寺院已無,但修建成了供游人飲茶休憩之處。
40、中國瀑布景觀主要代表景觀有那些?
答:瀑布是從河床縱剖面陡坎或懸崖處傾瀉而下的水流。瀑布以其銀白色的練帶自天而降,形成雷鳴般的巨響,飛濺的水珠雨霧蒙蒙,與藍天、白云、青山峰洞、文物古跡等自然及人文景觀構成有動、有靜、有形、有聲、有色的畫卷。瀑布的大小、氣勢主要取決于地勢落差和水量。
中國三大瀑布風景區(qū)是黃果樹瀑布風景區(qū)、壺口瀑布風景區(qū)和吊水樓瀑布風景區(qū)。
黃果樹瀑布位于貴州省鎮(zhèn)寧苗族、布依族自治縣的打幫河支流白水河上,落差67米,水簾寬20~40米。飛瀑浪花四濺,水珠輕揚,蔚為奇觀。該地屬巖溶地貌區(qū),形成的瀑布很多,瀑布群由18個地面瀑布、4個地下瀑布以及巖溶洞穴和石筍山等組成,是我國最有名的瀑布群。
壺口瀑布它位于山西省吉縣城西南25公里的黃河壺口處。黃河巨流一路奔騰,在山西和陜西交界處曲折南流,到山西吉縣與陜西宜川一帶,被兩岸蒼山挾持,約束在狹窄的石谷中。滔滔黃河,到此由300米寬驟然收束為50余米。這時河水奔騰怒嘯,山鳴谷應,形如巨壺沸騰,最后跌落深槽,形成落差達50米的壺口大瀑布。
吊水樓瀑布位于黑龍江省東南部寧安縣城西南55公里。因其居鏡泊湖北端,又名鏡泊湖瀑布?;鹕奖l(fā),熔巖遇江水形成一道天然大壩。壩上為湖,壩下為江。鏡泊湖出口,水流深切玄武巖石中,形成瀑布。瀑布四周布滿黑色的火山巖,落差20米,幅寬40米,洪水期瀑布寬達100多米。因受下跌水流沖蝕,瀑底形成直徑70米、深60米的圓形水潭。瀑水飛瀉直下,浪花四濺,氣勢磅礴,震聲如雷。吊水樓瀑布是我國著名瀑布之一,已成為旅游勝景。
41、中國海洋景觀主要代表景觀有那些?
答:海洋是個廣闊的天地,旅游活動主要在海岸帶進行。海岸帶是海洋與陸地接觸地帶。中國大陸海岸線北起鴨綠江口,南至北侖河口,全長18000千米。沿海島嶼約計6 500個,縱跨溫帶、亞熱帶、熱帶三個氣候帶。
主要代表景觀有:
(1)青島海濱
青島海濱風景區(qū)位于青島市區(qū)南部沿海一線,東西長約25千米,南北寬約3千米。其風光特色匯山、海、城于一體,融自然與人工為一爐,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當中少數位于城市中心的風景區(qū)。陸地包括青島山、信號山、觀象山、太平山、八關山、小魚山及南側區(qū)域。海域則有團島灣、青島灣、匯泉灣、太平灣、浮山灣等及所含島、礁、海灘等。主要風景游覽區(qū)有八大關景區(qū)、八大峽景區(qū)、太平山景區(qū)和太平角景區(qū)。
(2)大連—旅順口海濱
位于遼寧省遼東半島南端,東臨黃海,西瀕渤海,包括大連海濱與旅順口兩個景區(qū),由海濱45千米公路聯成一體,陸域島嶼面積105平方千米。
(3)北戴河海濱
北戴河海濱在河北省秦皇島市區(qū)西南15千米處。它西起北戴河口,東至鷹角石,東西長約10千米,南北寬約1 500千米,是一處天然海濱浴場。北戴河風光秀麗,蒼翠的青山和浩瀚的大海相映,精致的別墅與蔥郁的林海交融,是我國一處規(guī)模較大、風景優(yōu)美、設施比較齊全的海濱避暑勝地。
42、中國植物景觀構景重要作用與意義?及主要觀賞植物的名稱?
答:植物在風景區(qū)有美化環(huán)境、裝點山水、分割空間、塑造意境的功能。而且植物在維護大自然生態(tài)平衡方面也起著重要作用,森林有“地球之肺”之稱,其景觀也豐富多彩,在促進人的新陳代謝、增強健康方面有其特殊的功能。
中國是世界上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自然植被有各種類型的森林、草原。木本植物中有喬木2 000種,其中有許多物種起源于我國。我國還保留了一批古老和稀有的孑遺樹種,如水杉、銀杉、珙[gǒng]桐[tóng]、銀杏等,被稱為“活化石”。此外還有果木、蔓木、葉木及數以千計的花卉植物。
植物有形、色、味、聲、古、光、影、幽及風韻等諸多美感,是觀賞的主要內容。植物極富形態(tài)變化,形態(tài)美表現在植物整體造型、樹冠造型及枝、葉、花、果等造型方面。如松柏挺拔傲然,姿態(tài)厚重,為各地風景樹。風韻美即象征美,即將植物人格化,賦予某種含義。例如:松、竹、梅譽為“歲寒三友”,象征堅強不屈;梅象征忠烈;荷花象征出污泥而不染;梅、蘭、竹、菊并稱“花中四君子”;牡丹更有國色天香之譽。我國春夏秋冬都有不同的觀賞花卉,而且長期以來形成一些樹木和花卉的最佳觀賞地,如黃山觀松,北京香山觀紅葉,洛陽、菏澤賞牡丹等。
代表景觀有西雙版納熱帶植物。西雙版納有近10萬公頃的原始森林,生長著5 000多種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其中包括巨大的喬木和原始蕨類植物。植物園里有許多奇花異木:獨樹成林的“大榕樹”,有劇毒、可以做藥的“見血封喉”,砍不死的“黑心樹”,跟著太陽升落而開花閉花的“時鐘花”,聽到音樂就會擺動的“跳舞草”等。
43、中國動物景觀是怎樣的(作用)?代表景觀有那些?
答:動物是旅游環(huán)境中最活躍、最生動的因子,尤其以形態(tài)、色態(tài)和動態(tài)等誘發(fā)旅游者產生多方面的旅游動機。我國動物種類多,數量大,堪稱“動物王國”,包括獸、禽、魚、蟲,等等。它們有不同的形態(tài)外貌、生活習性、活動特點、嗚叫聲音,可供觀賞娛樂,同時還可開發(fā)狩獵、垂釣等旅游活動。
一些體形奇異、罕見或不宜接觸的動物,如象、虎、豹、獅、河馬、長頸鹿等都已成為某些景區(qū)或動物園的觀賞對象。我國不少旅游區(qū)都有其特有的動物,如峨眉山的猴群、西雙版納的大象、扎龍的丹頂鶴。
為保護我國的異獸珍禽,國家將大熊貓、金絲猴、長臂猿、白唇鹿、丹頂鶴、褐馬雞、牛羚、高鼻羚、野駱駝、亞洲象、綠孔雀、白鰭豚、揚子鱷、大鯢等古老而稀有或瀕臨滅絕的動物劃定為國家一類或二類保護動物,采取措施重點保護。
代表景觀有四川臥龍大熊貓自然保護區(qū)。臥龍自然保護區(qū)位于四川省汶川縣境內,包括臥龍、耿達兩個鄉(xiāng),是省政府直轄的一個特區(qū)。該區(qū)東西長52千米,南北寬62千米,總面積約70萬公頃。臥龍保護區(qū)處于邛[qióng]崍[lāi]山脈東麓,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過渡地帶的高山、峽谷區(qū),5 000米以上的高山就有101座,最高峰四姑娘山海拔6 250米。溝內最低海拔1 150米,相對高差5 100米。保護區(qū)內有各種植物三四千種,有四川紅杉、金錢槭等珍貴植物;有各種獸類50多種,鳥類300多種,屬國家保護的珍貴動物就達29種。
臥龍是動物“活化石”大熊貓生存和繁衍后代理想的地區(qū)。這里地勢較高而濕潤,十分適宜大熊貓的主要食物——箭竹和樺桔竹的生長。臥龍自然保護區(qū)已列為聯合國國際生物圈保護區(qū),設有大熊貓研究中心和大熊貓野外生態(tài)觀察站。
44、怎樣理解人文景觀六個特點中“歷史性”的意思?
答:歷史性:人文景觀除了當代風物外,大都是人類歷史發(fā)展的產物,其內容、形式、結構、格調無不反映了深刻的歷史特點。如萬里長城反映了歷史上中國各民族互防、聯防和防外的戰(zhàn)略防御思想;古運河反映了當時我國東部平原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和南糧北運、北煤南運的歷史實際;絲綢之路反映了歷史上東西方經濟發(fā)展和物資、文化交流的社會要求。
45、怎樣理解人文景觀六個特點中“人為性”的意思?
答:人為性:人文景觀的內容,如古代建筑、藝術遺存、歷史遺跡、民族風情、傳說故事等,都是人類生產、生活和文化藝術活動的結晶,是人類文明發(fā)展的社會表現,是不同歷史階段和造型藝術的反映。當然,這種人為的創(chuàng)造活動,并不是那種超越自然環(huán)境的空中樓閣式想象,而是以自然為構景背景,充分發(fā)揮人工建筑的創(chuàng)新特點,把自然美和人工景觀美融為一體。我國許多風景名勝的布局都是這樣處理的,如杭州西湖,以天然的水景為主體,同時又突出了人為建筑的長堤、三潭印月、岳墳、花港觀魚、平湖秋月和虎跑泉等;北京頤和園以昆明湖、萬壽山為主體,突出了人工建筑的長廊、佛香閣、十七孔橋和玉泉塔等;臨潼[tóng]華清池以溫泉為主體,但周圍金碧輝煌的亭臺樓閣和坡陡彎急的石階等人工建筑,奪取了對湖光山色的注意力。
46、怎樣理解人文景觀六個特點中“民族性”的意思?
答:民族性:所有人文景觀,均是某一民族或幾個民族共同的創(chuàng)造物,它的風格、造型、色調無不具有那個或那幾個民族的特色。如西藏拉薩的大昭寺、青海西寧東關清真大寺、傣族的竹樓、苗族的寨樓、壯族的麻欄、藏族的碉房等,都充滿了藏、回、苗、壯等少數民族特有的建筑格調。而青海的塔兒寺、承德的普陀宗之乘廟、普樂寺等,則具有漢、藏、蒙古等民族建筑的共同風格。
47、怎樣理解人文景觀六個特點中“地方性”的意思?
答:地方性:人文景觀不僅有民族特色,而且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反映某地方的自然條件、居民風俗習慣。如藏族的碉[diāo]房為了防寒保暖采用平屋頂、厚墻身、底層高、封閉式天井或院落的建筑形式,為了采光、通風而增設了天井、梯井、室內天窗、高側窗、頂窗等建筑布局。又如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北部平原地帶因氣候干旱多風沙,居民住宅多以平頂式房屋為主;中部為半干旱氣候,住宅兼有平頂式房屋、土窯洞、土坯拱窯及坡頂房屋;南部為半濕潤氣候,主要是坡頂房及窯洞、土坯拱窯。
48、怎樣理解人文景觀六個特點中“科學性”的意思?
答:科學性:人文景觀旅游資源所以能夠長期保存,耐人尋味,供人欣賞,都在一定程度上合乎科學性。主要表現為景觀特征與地域性或地帶性相和諧,建筑工程和造型原理上合理性與藝術性相結合。前者便于因地制宜和就地取材,如北方考慮干旱、風沙、強日照的影響,南方考慮濕潤氣候的影響等;后者著重考慮建筑原理和藝術造型的統(tǒng)一性和合理性,科學地設計建筑物的體量、造型、色彩等。
49、怎樣理解人文景觀六個特點中“實用性”的意思?
答:實用性:許多人文景觀旅游資源是在古代特有條件下產生的。創(chuàng)造這些風物的人,無不懷有各自的動機和目的。如某些古建筑,就是為了當時人們的物質享受、宗教需求或歌功頌德而興建的,其建筑位置、規(guī)模、形式、裝飾等都受制于修建者的意志和需要。人文景觀在不同時期、不同階段都有各自不同的用途,以后隨著時代的更替,這些用途可能出現某種變異,形成適應那個時代的另一種功能??梢娙宋木坝^是能夠古為今用的,也是適用性很強的。
50、人文景觀的類型包括那幾方面?
答:吸引人們進行旅游活動的古今人類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實體或以其為載體的神話傳說、名人軼事等都可稱為人文景觀。主要包括:
(1)歷史文物古跡:歷史遺跡、建筑遺址、石窟石刻等。
(2)民族文化及其載體:主要包括可視、可感、可參與的特殊民俗禮儀、習俗風情、節(jié)日慶典、民族藝術和工藝等。如地區(qū)特殊風俗習慣、民族風俗,特殊的生產、貿易、文化、藝術、體育和節(jié)日活動,民居、村寨、音樂、舞蹈、壁畫、雕塑藝術及手工藝成就等豐富多彩的風土民情和地方風情。
(3)宗教文化資源:主要包括兩類,一類是參觀游覽型的宗教建筑藝術,如壇、廟、寺、觀、帶有人格神色彩的大型塑像,以及賦予其中的裝飾、雕塑、壁畫、楹聯、碑刻等;另一類是這些宗教建筑和藝術本身營造的宗教活動場所。如各種宗教的神職人員布道求法,現代旅游者中也有大量專為求神拜佛而光顧宗教寺廟道觀的。
(4)城鄉(xiāng)風貌:具有視覺形象的歷史文化名城、獨具特色的現代都市風光、清新質樸的田園風光、古鎮(zhèn)村落等。
(5)現代人造設施:富有特色、具有規(guī)模、有某種特殊意義和影響力的大型工程及文化設施。
(6)有影響的國際性體育和文化事件:如奧運會、世界園藝博覽會等。
(7)飲食購物:包括各種富有特色的地方風味美食、特產名品、特色市場與著名店鋪等。
51、古代典型人文景觀有那此?
答:(1)北京故宮
北京故宮,又名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今天人們稱它為故宮,意為過去的皇宮,是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里姆林宮)。
(2)承德避暑山莊
承德避暑山莊,中國古代帝王宮苑,清代皇帝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始建于1703年,歷經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時89年建成。與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頤和園、拙政園、留園并稱為中國四大名園。1994年12月,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熱河行宮)被列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景區(qū)經國家旅游局正式批準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
(3)曲阜“三孔”
孔子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中國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在兩千多年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儒家文化逐漸成為中國的正統(tǒng)文化,并影響到東亞和東南亞各國,成為整個東方文化的基石。曲阜的孔府、孔廟、孔林,統(tǒng)稱“三孔”,是中國歷代紀念孔子、推祟儒學的表征,以豐厚的文化積淀、悠久歷史、宏大規(guī)模、豐富的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因其在中國歷史和世界東方文化中的顯著地位,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于1994年12月被收入《世界遺產名錄》,被世人尊崇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2007年,濟寧市曲阜明故城(三孔)旅游區(qū)經國家旅游局正式批準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
(4)山西平遙古城
山西平遙古城,是一座具有2 7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是中國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也是目前我國唯一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古縣城。平遙舊稱“古陶”,明朝初年,為防御外族南擾,始建城墻,洪武三年(1370年)在舊墻垣基礎上重筑擴修,并全面包磚。以后景德、正德、嘉靖、隆慶和萬歷各代進行過10次大的補修和修葺,更新城樓,增設敵臺??滴跛氖?1703年)因皇帝西巡路經平遙,而筑了四面大城樓,使城池更加壯觀。平遙城墻總周長6 163米,墻高約12米,把面積約2.25平方千米的平遙縣城隔為兩個風格迥異的世界。城墻以內街道、鋪面、市樓保留明清形制,城墻以外稱新城。這是一座古代與現代建筑各成一體、交相輝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
(5)蘇州園林
蘇州園林是指中國蘇州城內的園林建筑,以私家園林為主,始于春秋時期吳國建都姑蘇時(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興旺于明代,鼎盛于清代。到清末蘇州已有各色園林170多處,現保存完整的有60多處,對外開放的園林有19處。占地面積不大,但以意境見長,以獨具匠心的藝術手法在有限的空間內點綴安排,移步換景,變化無窮。1997年,蘇州古典園林作為中國園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6)秦始皇兵馬俑
秦始皇兵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在中國歷史上建立了第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國家。兵馬俑位于陜西省西安市以東35千米的臨潼區(qū)境內,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陵園。史載,秦始皇為造此陵征集了70多萬個工匠,建造時間長達38年。1987年12月,秦始皇陵及兵馬俑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1978年9月,法國的希拉克在參觀后留下這樣的贊詞:“世界上曾有七大奇跡,秦俑的發(fā)現,可以說是‘第八大奇跡’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過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過中國。”
(7)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國古代建設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譽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勝地。都江堰市水利工程是由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于公元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8)麗江古城
麗江古城又名大研鎮(zhèn),它位于麗江壩中部,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獅子山,東南面臨數十里的良田闊野。麗江是第二批被批準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國向聯合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功的古城之一。
52、世人尊崇的世界三大圣城是那里?
答:世人尊崇的世界三大圣城:巴勒斯坦地區(qū)的耶路撒冷、沙特阿拉伯的麥加、中國山東濟寧的曲阜。
(1)巴勒斯坦地區(qū)的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舊城是一座宗教圣城,是猶太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世界三大宗教發(fā)源地,三教都把耶路撒冷視為自己的圣地。宗教和傳統(tǒng)、歷史和神學以及神圣的處所和祈禱的房屋,使耶路撒冷成為備受猶太教徒、基督教徒和穆斯林崇敬的神圣城市。
(2)沙特阿拉伯的麥加。麥加是伊斯蘭教的第一圣地。它坐落在沙特阿拉伯西部賽拉特山區(qū)一條狹窄的山谷里,面積26平方公里,人口三十多萬。這里四周群山環(huán)抱,層巒起伏,景色壯麗。伊斯蘭教創(chuàng)始人穆罕默德于公元570年誕生于此。以后成為伊斯蘭教中心和商業(yè)中心。1925年歸屬沙特阿拉伯,現由穆罕默德后裔管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來麥加朝圣的穆斯林人數迅速增加,僅來自國外的即達60-100萬人。主要圣地為該城中心的圣寺克爾白(見“圣寺”條),郊區(qū)圣地有阿賴法特山、希拉山、索爾山與米那村等。
(3) 中國山東濟寧的曲阜 曲阜是古代東夷族部落居住中心,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主要地區(qū),亦是周代東方的禮樂之邦,孔子誕生于尼山,成長于闕[què]里,設教于杏壇,出仕于魯都,歸葬于泗上,在曲阜留下了眾多活動遺跡。
53、中國現代新型人文景觀代表有那些?
答:中國現代新型人文景觀:深圳錦繡中華、上海東方明珠、無錫影視基地、青島極地海洋世界。
(1)深圳錦繡中華
“錦繡中華”是深圳華僑城的一個旅游區(qū),坐落在風光綺麗的深圳灣畔,是目前世界上面積最大、內容最豐富的實景微縮景區(qū),占地0.3平方千米,分為主點區(qū)和綜合服務區(qū)兩部分。82個景點均按中國版圖位置分布,比例大部分按1:15建造。“錦繡中華”的景點均是按它在中國版圖上的位置擺布的,全園面積有如一幅巨大的中國地圖。這些景點可以分為三大類:古建筑類、山水名勝類、民居民俗類。安置在各景點上的陶藝小人達五萬多人。
(2)c上海東方明珠
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又名東方明珠塔,是一座位于中國上海的電視塔。坐落在中國上海浦東新區(qū)陸家嘴,毗鄰黃浦江,與外灘隔江相望。東方明珠塔是由上?,F代建筑設計(集團)有限公司的江歡成先生設計。于1991年建筑動工,1994年竣工,投資總額達8.3億元人民幣,高467.9米,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三高塔,僅次于加拿大的加拿大CN電視塔(553.3米)及俄羅斯的奧斯坦金諾電視塔(540.1米),是上海的地標之一。
(3)無錫影視基地
中央電視臺無錫影視基地坐落于江蘇省無錫市美麗的太湖之濱,依山傍湖,風景秀麗,是我國首創(chuàng)的大型影視拍攝基地和文化旅游勝地,是影視文化與旅游文化完美結合的主題景區(qū)。無錫影視基地始建于1987年,占地面積近1平方千米,可使用太湖水面2平方千米。當年中央電視臺按照“以戲帶建”的方針,為拍攝電視連續(xù)劇《唐明皇》、《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相繼建成了唐城、三國城和水滸城三大景區(qū)。2007年5月被評為國家首批5A級旅游景區(qū)。
(4)青島極地海洋世界
青島極地海洋世界總投資額為2億美元,于2006年7月竣工,其中一期核心項目極地海洋動物展示和表演館、海洋博覽與科普展示館投資6 000萬美元。青島極地海洋世界項目是一個集休閑、娛樂、購物、文化為一體的大型旅游度假綜合服務設施。東起雕塑園,西至海洋娛樂城,占地0.21平方千米,總建筑面積達14萬平方米,計劃總投資2億美元。除將改建、擴建現有的青島海豚表演館外,另將興建目前國內最大的海洋極地館、海洋科技館、海洋娛樂大道、漁人碼頭等項目。
54、什么是“世界遺產”? 世界遺產的類型有那些?
答:世界遺產是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遺產委員會確認的人類罕見的、目前無法替代的財富,是全人類公認的具有突出意義和普遍價值的文物古跡及自然景觀。
一般來說,世界遺產主要包括“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和“文化景觀”四類。此外還包括線性遺產、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世界記憶文獻遺產、全球重要農業(yè)文化遺產、世界濕地遺產。
55、世界文化遺產審批標準是什么?
答:A.兩個前提
(1)遺產項目所具有的“真實性”與“完整性”(最基本的前提)。
(2)保護管理(由相關管理機構制定法律規(guī)章還有經費)。
B.世界文化遺產審批標準
(1)代表一種獨特的藝術成就,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天才杰作。
(2)能在一定時期內或世界某一文化區(qū)域內,對建筑藝術、紀念物藝術、規(guī)劃或景觀設計方面的發(fā)展產生過重大影響。
(3)能為一種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傳統(tǒng)提供一種獨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見證。
(4)可作為一種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觀的杰出范例,展示人類歷史上一個(或幾個)重要階段。
(5)可作為傳統(tǒng)的人類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種(或幾種)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轉之變化的影響下變得易于損壞。
(6)與具有特殊普遍意義的事件或現行傳統(tǒng)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學藝術作品有直接和實質的聯系(委員會認為,只有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或該項標準與其他標準一起作用時,此款才能成為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理由)。
C.世界自然遺產審批標準
(1)構成代表地球現代化史中重要階段的突出例證。
(2)構成代表進行中的重要地質過程、生物演化過程以及人類與自然環(huán)境相互關系的突出例證。
(3)獨特、稀少或絕妙的自然現象、地貌或具有罕見自然美的地帶。
(4)尚存的珍稀或瀕危動植物種的棲息地。
D.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審批標準
世界文化與自然混合遺產簡稱“混合遺產”、“復合遺產”、“雙重遺產”。按照《實施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的操作指南》,只有同時部分滿足《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中關于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定義的遺產項目才能成為文化與自然混合遺產。
E.文化景觀審批標準
文化景觀這一概念是1992年12月在美國圣菲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16屆會議時提出并納入《世界遺產名錄》中的。
文化景觀的評定采用文化遺產的標準,同時參考自然遺產的標準。為區(qū)分和規(guī)范文化景觀遺產、文化遺產、文化與自然混合遺產的評選,《實施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的操作指南》對文化景觀的原則進行了規(guī)定:文化景觀“能夠說明為人類社會在其自身制約下、在自然環(huán)境提供的條件下以及在內外社會經濟文化力量的推動下發(fā)生的進化及時間的變遷。在選擇時,必須同時以其突出的普遍價值和明確的地理文化區(qū)域內具有代表性為基礎,使其能反映該區(qū)域本色的、獨特的文化內涵。”
56、我國世界遺產的數量及類別有那些?
答:截至2010年8月,中國已有40處世界遺產,居世界第三位。其中文化遺產28項(含文化景觀3項),自然遺產8項,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4項。
A.中國的世界文化自然雙重遺產(4處)
(1)泰山
(2)黃山
(3)峨眉山和樂山大佛
(4)武夷山
B.中國的世界自然遺產(8處)
(1)武陵源風景名勝區(qū)
(2)九寨溝風景名勝區(qū)
(3)黃龍風景名勝區(qū)
(4)三江并流
(5)三清山風景名勝區(qū)
(6)四川臥龍熊貓保護基地
(7)中國南方喀斯特
(8)中國丹霞
C.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名單(25處)
(1)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
(2)長城
(3)敦煌莫高窟
(4)明清皇宮
(5)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
(6)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
(7)曲阜孔府、孔廟、孔林
(8)武當山古建筑群
(9)布達拉宮(大昭寺、羅布林卡)
(10)麗江古城
(11)平遙古城
(12)蘇州古典園林
(13)頤和園
(14)天壇
(15)大足石刻
(16)明清皇家陵寢(明顯陵(湖北)、清東陵(河北)、清西陵(河北)、明孝陵(江蘇)、十三陵(北京)、盛京三陵(遼寧))
(17)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
(18)龍門石窟
(19)都江堰一青城山
(20)云岡石窟
(21)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
(22)中國澳門歷史城區(qū)
(23)安陽殷墟
(24)開平碉樓與古村落
(25)福建土樓
D.中國的世界文化景觀名單(3處)
(1)廬山
(2)五臺山
(3)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
57、什么是“風景名勝區(qū)”、“ 中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 申請設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條件是什么?
答:中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原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由國務院批準公布。根據《風景名勝區(qū)條例》,風景名勝區(qū)是指具有觀賞、文化或者科學價值,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比較集中,環(huán)境優(yōu)美,可供人們游覽或者進行科學、文化活動的區(qū)域。
風景名勝區(qū)劃分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和省級風景名勝區(qū),其中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能夠反映重要自然變化過程和重大歷史文化發(fā)展過程,基本處于自然狀態(tài)或者保持歷史原貌,具有國家代表性的,可以申請設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報國務院批準公布。
截至目前,國務院總共公布了7批、208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時間(數量)分別是:1982(共44處)、1988(共40處)、1994(35處)、2002(共32處)、2004(共26處)、2005(共10處)、2009(共21處)。
1982年國務院公布的首批44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分別是:八達嶺一十三陵、承德避暑山莊外八廟、秦皇島北戴河、五臺山、恒山、太湖、鞍山千山、鏡泊湖、五大連池、南京鐘山、杭州西湖、富春扛—新安江、雁蕩山、普陀山、黃山、九華山、天柱山、武夷山、廬山、井岡山、泰山、青島嶗山、雞公山、洛陽龍門、嵩山、武漢東湖、武當山、衡山、肇慶星湖、桂林一漓江、峨眉山、長江三峽、大理、黃龍寺ˉ九寨溝、重慶縉云山、都江堰一青城山、劍門蜀道、黃果樹、路南石林、西雙版納、華山、臨潼驪山、麥積山、天山天池。
58、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迄今,國務院已將113座城市列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并對它們進行了重點保護。這些城市,有的曾被各朝帝王選作都城,有的曾是當時的政治、經濟重鎮(zhèn),有的曾是重大歷史事件的發(fā)生地,有的因擁有珍貴的文物遺跡而享有盛名,有的則因出產精美的工藝品而著稱于世。
(1).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1982年公布,24個)
北京、承德、大同、南京、蘇州、揚州、杭州、紹興、泉州、景德鎮(zhèn)、曲阜、洛陽、開封、江陵、長沙、廣州、桂林、成都、遵義、昆明、大理、拉薩、西安、延安。
(2).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1986年公布,38個)
上海、天津、沈陽、武漢、南昌、重慶、保定、平遙、呼和浩特、鎮(zhèn)江、常熟、徐州、淮安、寧波、歙縣、亳州、壽縣、福州、漳州、濟南、商丘、安陽、南陽、襄樊、潮州、閬中、宜賓、自貢、鎮(zhèn)遠、麗江、日喀則、韓城、榆林、武威、張掖、敦煌、銀川、喀什。
(3).第三批歷史文化名城(1994年公布,37個)
鄒城、正定、邯鄲、新絳、代縣、祁縣、哈爾濱、吉林、集安、衢州、臨海、長汀、贛州、青島、聊城、臨淄、鄭州、浚縣、隨州、鐘祥、岳陽、肇慶、佛山、梅州、雷州、柳州、瓊山、樂山、都江堰、瀘州、建水、巍山、江孜、咸陽、漢中、天水、同仁。
(4).增補的歷史文化名城(2001—2011年間陸續(xù)增加,13個)
山海關區(qū)(秦皇島)、鳳凰縣、濮陽、安慶、泰安、??凇}州、金華、績溪、吐魯番、特克斯、無錫、南通、北海、宜興、嘉興、中山、太原、蓬萊。
59、中國古代建筑的特點有那些?
答:(1).以木材為主要建筑材料,輔以磚瓦。
(2).采用框架式結構。
(3).整齊靈活的平面布局。
中國古代建筑體系,是以木框架為主、以“間”為單位構成的單座建筑,再以單座建筑組成庭院,當建筑的規(guī)模需要擴大時,往往以庭院為單元采取縱向擴展、橫向擴展或縱橫雙方擴展的方式,以重重院落相套而構成各種組群建筑。
就單體建筑而言,以長方形平面最為普通。此外,還有圓形、正方形、十字形等幾何形狀平面。就整體而言,重要建筑大都采用均衡對稱的方式,以庭院為單元,沿著縱軸線與橫軸線進行設計,借助于建筑群體的有機組合和烘托,使主體建筑顯得格外宏偉壯麗。民居及風景園林中的建筑則采用“因天時,就地利”的靈活布局方式。
(4).優(yōu)美的建筑造型。
尤以屋頂造型最為突出。廡殿頂也好,歇山頂也好,都是大屋頂,顯得穩(wěn)重協(xié)調。屋頂中直線和曲線巧妙地組合,形成向上微翹的飛檐,不但擴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筑物飛動輕快的美感。
(5).豐富多彩的裝飾手段。
包括彩繪和雕飾。彩繪具有裝飾、標志、保護、象征等多方面的作用。彩畫多出現于內外檐的梁枋、斗拱及室內天花、藻井和柱頭上,構圖與構件形狀密切結合,繪制精巧,色彩豐富。明清的梁枋彩畫最為矚目。
雕飾是中國古建筑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墻壁上的磚雕、臺基石欄桿上的石雕、金銀銅鐵等建筑飾物。雕飾的題材內容十分豐富,有動植物花紋、人物形象、戲劇場面及歷史傳說故事等。
(6).注重建筑跟周圍自然環(huán)境的協(xié)調。
建筑本身就是一個供人們居住、工作、娛樂、社交等活動的環(huán)境,因此不僅內部各組成部分要考慮配合與協(xié)調,而且要特別注意與周圍大自然環(huán)境的協(xié)調。中國古代的設計師們在進行建筑設計時都十分注意周圍的環(huán)境,對周圍的山川形勢、地理特點、氣候條件、林木植被等,都要認真調查研究,務必使建筑布局、形式、色調等跟周圍的環(huán)境相適應,從而構成一個大的環(huán)境空間。
各位考生在積極備考的同時不要忘記及時報名和參加考試哦!您可預約環(huán)球網校導游證頻道短信提醒,我們將為您提供 免費預約短信提醒服務,及時短信提醒您及時報名、打印準考證以及準時參加考試和查詢分數。以防您錯過考試報名、打印準考證考試時間等重要時刻。
環(huán)球網校小編溫馨提醒:以上內容就是環(huán)球網校導游證頻道為您整理的“2019年全國導游基礎知識59條黃金考點”,更多導游證高頻考點、模擬試題和歷年真題,請您點擊下面按鈕進入題庫免費下載。
最新資訊
- 2024年各省導游證面試導游詞匯總2024-08-14
- 2023年各省導游證面試題目問答題匯總2023-12-22
- 導游證黑龍江面試200道知識問答題2023-12-19
- 福建導游證面試200道知識問答題2023-12-19
- 吉林導游證面試問答題231道2023-12-19
- 江西導游證面試資料:210道問答題2023-12-19
- 廣東導游證面試景點及知識問答題2023-12-19
- 導游證面試考試參考資料:景點及知識問答題2023-12-18
- 2023年全國導游證考試面試復習資料及技巧2023-12-13
- 2023年導游證面試考試問答題【免費獲取】2023-12-11